隨著邊境戰事的勝利,整個朝廷都沉浸在喜悅之中,晉王對蘇晴在後宮的諸多付出更是看在眼裡,記在心頭。回朝之後,對她的寵愛愈發明顯,賞賜不斷,時常宿在昭陽宮,與她傾訴朝堂之事、分享心中喜樂。
蘇晴並未因這份寵愛而驕縱,反而越發用心地打理後宮諸事。她時常親自去各宮走動,關心妃嬪們的生活起居,遇到有困難的妃嬪,總是盡力幫忙解決。若有哪位宮人生了病,她也會差人送去藥材和補品,讓眾人感受到她的關懷。
在處理後宮紛爭時,蘇晴更是秉持公正,不偏不倚。有一回,兩位低位份的常在因為一件衣裳起了爭執,鬧到了蘇晴跟前。蘇晴耐心聽完她們的訴說,並沒有因為位份高低而偏袒誰,而是溫和地勸解道:“都是同在這後宮之中伺候陛下的姐妹,為了一件衣裳傷了和氣實在不值當,往後再有這等好物,相互分享便是,何必爭吵呢。”她的這番處理方式,讓兩位常在羞愧不已,同時也讓後宮眾人對她越發敬重。
漸漸地,蘇晴在後宮的威望越來越高,妃嬪們有了煩心事,都願意來找她傾訴,尋求她的意見。而晉王見她如此賢德,心中也萌生出了一個想法,只是還在等待合適的時機。
太后在後宮之中,一直冷眼旁觀著這一切。她起初對蘇晴這個宮女出身的貴妃,雖談不上反感,但也並未太過在意。可隨著日子一長,看到蘇晴將後宮打理得井井有條,對待眾人又親和大度,不禁對她另眼相看。
這日,太后特意召見了蘇晴,蘇晴聽聞,趕忙精心梳妝,前往太后的寢宮。見到太后,她恭敬地行禮問安:“臣妾給太后娘娘請安,願娘娘鳳體安康。”
太后笑著讓她起身,拉著她的手說道:“哀家瞧著你,是越看越順眼了。這後宮許久沒有像你這般懂事又能幹的孩子了,哀家聽聞你平日裡對各宮姐妹都關懷備至,處理事情也公正妥當,著實難得呀。”
蘇晴微微低頭,謙遜地回應道:“太后娘娘謬讚了,臣妾不過是做了些分內之事,只盼著後宮能和和美美,讓陛下能安心處理朝政,不被後宮瑣事煩擾。”
太后點頭稱讚:“你有這份心就好。如今這後宮之主的位置空懸已久,哀家覺得,你倒是挺合適的人選。”
蘇晴心中一驚,趕忙說道:“太后娘娘,臣妾何德何能,擔得起這般重任呀,臣妾只求能陪在陛下身邊,為陛下分憂便足矣。”
太后輕輕拍了拍她的手,說道:“你莫要妄自菲薄,哀家看得出來,皇帝對你也是極為上心的。只要你繼續這般用心操持後宮,哀家自會在合適的時候,幫你說上幾句好話。”
蘇晴感激涕零,再次行禮道:“多謝太后娘娘抬愛,臣妾定當不負娘娘所望。”
從太后寢宮出來後,蘇晴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她知道,若能得到太后的支援,那自己成為皇后的可能性便大大增加了,只是她也明白,這其中還有諸多阻礙,需要她更加謹慎地應對。
蘇晴有望成為皇后的訊息,不知怎的,漸漸在後宮傳開了。這一下,那些原本就對她心懷嫉妒的妃嬪們,又開始蠢蠢欲動起來,想著法子要給她使絆子。
有幾位妃嬪聯合起來,在一次宮廷賞花會上,故意當著眾人的面,提及蘇晴宮女出身的過往,言語中滿是嘲諷之意。其中一位說道:“喲,咱們這位蘇貴妃,雖說如今得陛下寵愛,可這出身到底是低了些,這要是真成了皇后,怕是要被天下人笑話呢,咱們這後宮的臉面往哪兒擱呀。”
蘇晴聽了,心中雖有些生氣,但面上依舊保持著微笑,她不緊不慢地回應道:“姐妹們說得是,臣妾出身低微,這是事實,可出身並不能決定一切呀。陛下看重的是臣妾的心意和為後宮做的這些事兒,臣妾也一直戰戰兢兢,努力做好每一件事,只盼著能配得上陛下的寵愛。至於這皇后之位,那是陛下和太后娘娘才能決定的事兒,臣妾從未敢奢望過,只是無論處在何種位份,為後宮的和睦盡力,都是臣妾該做的呀。”
她的這番話,說得不卑不亢,既回應了那些嘲諷,又彰顯了自己的大度,讓在場的一些妃嬪暗暗佩服。可還有些不死心的,又繼續說道:“哼,就算你現在把話說得好聽,可這皇后之位,向來都是出身名門的才能擔當,你呀,還是別做這美夢了。”
蘇晴也不氣惱,只是輕輕嘆了口氣,說道:“姐妹們若是覺得臣妾哪裡做得不好,大可指出來,臣妾定會改正。但若是為了這還未確定的事兒,傷了咱們姐妹之間的和氣,那可就不好了。”
這時,一直站在一旁沒說話的一位德妃站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