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王成功化解柳家帶來的危機後,並未有絲毫懈怠與自滿。他深知,這看似繁華的天下,實則暗流湧動,仍有無數百姓在溫飽線上苦苦掙扎,深陷困苦,急需援手。在晉王心中,百姓乃國之根本,自己既受百姓愛戴,便理應為他們謀福祉,回饋這份厚重的情誼。於是,他毅然決然地決心在民間廣行善事,用實際行動踐行對百姓的承諾。
晉王率先從自己的積蓄中撥出一大筆錢財,用於在京城的各個角落開設粥鋪。為了確保真正需要幫助的人能夠及時得到救助,粥鋪選址皆在流民、乞丐聚集之處。每日凌晨,天色尚一片漆黑,城市還在沉睡之中,粥鋪的伙伕們便已早早起身,開始忙碌起來。他們生起爐灶,熊熊的火焰舔舐著鍋底,大鍋裡的水逐漸沸騰,將一把把精心挑選的大米倒入其中,隨著時間的推移,鍋裡的粥慢慢變得濃稠,香氣四溢。煙囪中升起裊裊炊煙,像是在向周圍的人們宣告希望的到來。
熱氣騰騰的粥被盛放在一個個大碗中,依次整齊地擺在長條桌上。那些窮苦的流民、乞丐,從四面八方趕來,自覺地排著長隊,他們的眼神中滿是對食物的渴望。他們衣衫襤褸,破舊的衣物難以抵禦清晨的寒意,身形瘦骨嶙峋,面黃肌瘦,每一道皺紋都寫滿了生活的滄桑。然而,當他們接過那一碗碗飽含溫暖的粥時,原本黯淡的臉上都會浮現出一絲滿足的微笑,這微笑如同冬日裡的暖陽,驅散了生活的陰霾。
除了開設粥鋪,晉王還心繫教育,出資修繕了多處破舊學堂。那些學堂在歲月的侵蝕下,早已破敗不堪。屋頂漏水,每逢雨天,教室裡便擺滿了接水的盆盆罐罐;牆壁斑駁,脫落的牆皮像是一片片凋零的樹葉;桌椅破舊不堪,孩子們坐在上面搖搖晃晃,難以安心學習。經晉王資助後,工人們忙碌起來,換上了嶄新的瓦片,讓學堂從此無懼風雨;刷上了潔白的牆壁,整個教室頓時明亮起來;購置了整齊的桌椅,孩子們終於能舒適地坐在教室裡。不僅如此,晉王還不辭辛勞,四處尋覓有學識的先生。他不惜以優厚的待遇,親自登門拜訪,邀請那些飽學之士前來任教。在晉王的努力下,那些家境貧寒的孩子,終於能坐在明亮的教室裡,聆聽先生講學,在知識的海洋中盡情暢遊,追逐自己的夢想。
蘇晴聽聞晉王的這些善舉後,內心深受觸動。她深深明白這些善舉對於掙扎在苦難中的百姓來說,是多麼珍貴的希望之光。她急切地想要貢獻自己的力量,與晉王一同為百姓謀福祉。於是,她精心整理了衣衫,懷著崇敬與熱忱,主動找到晉王。她微微欠身,恭敬地說道:“晉王殿下,您在民間廣施善舉,救濟蒼生,這等功德堪稱無量。奴婢深受感染,也一心想跟著出份力,不知殿下可有什麼事務需要奴婢幫忙?”
晉王面帶溫和笑容,眼神中滿是讚許,看著蘇晴說道:“蘇晴,你有這份熱忱之心,實在難得。當下,我正計劃在城郊修建幾座醫館,為那些無力承擔醫藥費的百姓免費診治。然而,這醫館從籌備到運營,管理事務繁雜瑣碎,藥材採買也需慎之又慎,稍有差池便可能影響救治,我正愁人手短缺。你若願意,能否幫忙打理醫館相關事宜 ?”
蘇晴連忙用力點頭,眼神堅定地應道:“殿下放心,奴婢必定全力以赴,定將這醫館的事務辦得妥妥當當,讓更多百姓從中受益。哪怕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
從那之後,蘇晴全身心投入到醫館的籌備工作中。她不辭辛勞,每日奔波於城市的大街小巷,遍訪城中有名的大夫。每到一處,她都恭敬地遞上拜帖,誠懇地邀請大夫前往醫館坐診。她詳細地向大夫們介紹醫館免費救治百姓的宗旨,言辭懇切,眼神中滿是對救助百姓的堅定信念。在與藥商洽談時,她更是據理力爭,分毫不讓。為了能以最實惠的價格購入優質藥材,她反覆與藥商商討,從藥材的產地、品質到價格,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她仔細甄別,確保每一味藥材都能達到最佳療效。同時,她精心安排人手,對醫館進行佈置。她親自挑選傢俱,將醫館佈置得乾淨整潔,還特意在館內擺放了幾盆綠植,為患者營造出溫馨舒適的氛圍,讓他們在病痛中也能感受到一絲慰藉。
經過蘇晴夜以繼日的努力,沒過多久,城郊的幾座醫館順利開張。開業當日,陽光明媚,微風輕拂著路邊的花草,彷彿也在為這一盛事歡慶。晉王身著樸素的便服,帶著親切的笑容,親自前來剪綵。周圍百姓聽聞有免費醫館,紛紛扶老攜幼趕來。一時間,醫館門口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大家臉上都洋溢著期待與喜悅,孩子們在人群中嬉笑玩耍,老人們眼中滿是欣慰。
那些生病的百姓滿懷希望地走進醫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