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八十八章 大結局

蘇晴在整理好後宮與朝堂之後,便將目光投向了更為重要的民生問題。她深知,國家的根基在於百姓,只有百姓安居樂業,國家才能真正繁榮昌盛。

她先是下令各地官員重新清查戶籍,詳細統計人口數量、家庭情況以及百姓的主要生計來源等資訊,以便朝廷能更精準地瞭解民生狀況,制定出貼合實際的政策。

在農業方面,蘇晴大力推廣新的農耕技術,安排經驗豐富的老農和農業專家前往各地,教導農民們如何改良土壤、選用優良種子、合理灌溉施肥等,提高糧食產量。同時,她還下令興修水利工程,在全國範圍內修繕和新建了許多灌溉渠道、堤壩等設施,確保農田在旱澇之時都能有所保障,減少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對於商業,蘇晴採取了更為寬鬆和鼓勵的政策。她降低了商人的賦稅,簡化了經商的手續和流程,鼓勵各地之間的貿易往來,並且在一些重要的商業城市設立了專門的商業管理機構,負責維護市場秩序,打擊欺行霸市、囤積居奇等不良行為,營造了一個公平競爭、繁榮活躍的商業環境。

在教育上,蘇晴更是極為重視。她下令在全國廣建學堂,不僅在城市中擴大了官辦學堂的規模,還在鄉村地區也設立了許多私塾,讓更多的孩子,不論貧富,都能有接受教育的機會。同時,提高了教書先生的待遇,吸引了更多有學識的人投身教育事業,並且編纂了統一的教材,規範了教學內容,提高了教育的質量。

這些利民的政策一項項地推行下去,百姓們的生活逐漸有了明顯的改善,他們對蘇晴這位女皇帝越發感恩戴德,整個國家也在這一系列良政的推動下,呈現出了一片生機勃勃、繁榮昌盛的景象。

在國內事務逐漸走上正軌,百姓生活日益安穩富足的同時,蘇晴也沒有忽視外交方面的問題。周邊的幾個國家聽聞蘇晴登基,女子稱帝這一訊息後,有的抱著觀望的態度,有的則試圖趁機挑釁,想要看看這位女皇帝的手段如何。

對於那些抱著觀望態度的國家,蘇晴採取了友好往來的策略。她派遣了使者前往這些國家,帶去了本國的特產、珍貴的絲綢瓷器等禮物,向他們展示本國的文化和繁榮,同時也瞭解對方國家的風土人情、政治經濟情況等,尋求建立友好的貿易關係和文化交流通道。

而面對那些試圖挑釁的國家,蘇晴則展現出了強硬的一面。北方的一個鄰國,以邊境爭端為由,時常派遣小股軍隊越過邊境,侵擾本國的百姓,搶奪財物。蘇晴得知後,先是派出使者嚴正警告,表明本國的立場,要求對方立即停止這種侵犯行為,歸還搶奪的財物,並賠償百姓的損失。

可那鄰國卻不以為然,依舊我行我素。蘇晴見狀,果斷下令邊境的守軍進行反擊。她任命了一位經驗豐富、英勇善戰的將領,率領精銳部隊前往邊境,對來犯之敵給予了沉重的打擊,將他們趕回了自己的邊境之內,並且乘勝追擊,在邊境地區建立了更為堅固的防禦工事,展示了本國的軍事實力,讓對方不敢再輕易進犯。

對於其他一些在外交上有小動作的國家,蘇晴也透過巧妙的外交手段,或是聯合其他友好國家對其施壓,或是利用經濟貿易上的優勢進行制衡,讓他們不敢輕舉妄動,維護了本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尊嚴。

在蘇晴的智慧應對下,本國的外交局面逐漸開啟,與周邊國家的關係或友好或平穩,為國內的發展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也讓朝廷內外的人都對這位女皇帝越發欽佩,她的統治也在這內外兼修的過程中,愈發穩固且輝煌。

隨著國家在各方面都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蘇晴深知,要想讓這份繁榮能夠長久延續下去,培養源源不斷的人才是重中之重。

她在朝堂上提出了一系列培養人才的計劃,首先是在科舉制度上進行了改革。以往的科舉考試內容多側重於詩詞文章,蘇晴覺得這樣雖能選拔出有文學才華的人,但對於治理國家來說,還遠遠不夠。於是,她增加了關於治國理政、經濟民生、軍事邊防等實用知識的考查內容,希望透過科舉能選拔出真正有能力、懂實幹的人才進入朝堂為官。

為了鼓勵更多的人參與到科舉考試中來,蘇晴還下令擴大了錄取的名額,並且對於那些出身貧寒但有真才實學的考生,給予一定的補貼,幫助他們解決進京趕考的路費、食宿等問題,讓更多的寒門學子有機會改變自己的命運,也為朝廷注入新鮮的血液。

除了科舉,蘇晴還重視在各行各業培養專業人才。在農業方面,她設立了專門的農業學府,邀請各地的農業高手、專家學者來授課,傳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