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八十六章 局勢變化再權衡

儘管蘇晴堅決推辭了眾人的登基推舉,可朝廷內外的局勢卻並未就此平靜下來。幾位皇子聽聞大臣們竟想推舉蘇晴為皇,心中十分慌亂,他們原本以為皇位之爭就在他們幾人之間,只要表現出色,贏得支援,便能登上那至高無上的皇位,卻沒想到半路殺出個蘇晴,雖她推辭了,可難保後面不會再有變數。

於是,皇子們又開始各自活動起來,大皇子加緊了拉攏朝中大臣的步伐,許以更多的好處,試圖鞏固自己的支援力量;二皇子則更加頻繁地在民間露面,親自參與一些利民的事務,想要藉此積攢更多的民心;三皇子也在軍中努力表現,加強與將士們的聯絡,期望能憑藉軍事上的優勢為自己加分。

而朝堂上的大臣們,雖尊重了蘇晴的意願,不再強求她登基,可經過此事,他們對幾位皇子的考察也變得更加嚴苛了。他們深知,如今這皇位的人選,關乎著朝廷能否在這動盪之後真正走向穩定與繁榮,絕不能草率決定。

蘇晴看著皇子們又開始不安分起來,以及大臣們那越發謹慎的態度,心中也是憂慮不已。她知道,自己必須再次出面,穩定住這逐漸又要失控的局面,同時,她也開始重新審視自己之前對皇位人選的考量,思考著是不是真的沒有其他更合適的辦法了。

在與幾位德高望重的老臣商議過後,蘇晴決定再次召集皇子們,開一場公開的朝堂論政,讓他們各自闡述自己對國家治理的理念、對當下諸多問題的看法以及未來的規劃,也好讓大臣們能更直觀地對比出他們之間的優劣,做出更準確的判斷。

這日,朝堂之上氣氛格外嚴肅,大臣們齊聚一堂,皇子們也依次站列,眾人都知曉今日這場朝堂論政的重要性,關乎著未來皇位的歸屬,所以每個人都神情專注,不敢有絲毫懈怠。

蘇晴坐在上位,目光依次掃過幾位皇子,然後說道:“諸位皇子,今日召集你們前來,是想讓你們當著諸位大臣的面,講講自己對治理國家的見解,也好讓大家更清楚地知曉你們的能力與心思。首先,便從大皇子開始吧。”

大皇子上前一步,恭敬地行了一禮,然後清了清嗓子說道:“回貴妃娘娘,兒臣以為,治國之道,首重規矩。祖宗定下的律法、規制,皆是經過歲月沉澱的智慧,不可輕易更改。當務之急,是要讓百姓們嚴守本分,各安其業,官員們依律行事,朝堂上下秩序井然,如此方能保我朝安穩,再徐徐圖之,謀求發展。”

大臣們聽了,微微點頭,卻也有人皺起了眉頭,覺得大皇子的想法太過保守。

接著,二皇子站了出來,行禮後說道:“娘娘,兒臣卻認為,如今世道變化萬千,若一味守著舊規矩,恐難跟上時代的步伐。兒臣覺得應鼓勵百姓創新,發展商業,讓各地的物資得以更好地流通,同時也要重視教育,培養更多有學識、有見識的人才,如此,我朝才能在這天下立足,日益昌盛啊。”

眾人聽了二皇子的話,不少人眼前一亮,覺得他的想法很有新意,可也有人質疑其可行性。

三皇子隨後說道:“兒臣覺得,我朝如今雖疆域遼闊,可邊境依舊時有戰亂,當務之急是加強軍事力量,擴充軍隊,提升將士們的待遇,讓他們能一心為朝廷效力,有了強大的軍事保障,百姓才能安心生活,國家方可長治久安。”

幾位皇子各抒己見,朝堂上頓時議論紛紛,大臣們也開始低聲討論起來,各自分析著幾位皇子的觀點利弊。

蘇晴靜靜地聽著,心中對幾位皇子的認識又多了幾分,她知道,這場論政只是一個開始,還需要綜合各方面的考量,才能最終確定皇位的人選,而這過程,依舊是艱難且漫長的。

朝堂論政結束後,大臣們還在仔細斟酌著幾位皇子的表現,試圖從中選出最適合的皇位繼承人。然而,讓眾人意想不到的是,民間卻漸漸興起了一股強烈的民意,那就是希望蘇晴能夠登基為皇。

原來,在蘇晴掌控朝局的這段時間裡,她所推行的減免賦稅、開倉放糧、加強治安等一系列利民舉措,讓百姓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生活的改善。而且,她嚴厲打擊那些貪官汙吏、奸佞之臣,讓百姓們看到了朝廷清明的希望,心中對她越發敬重和愛戴。

百姓們在街頭巷尾、田間地頭紛紛議論著,覺得蘇晴雖是女子,可她的能力和品德遠勝那些皇子們,若她能登上皇位,那必定是天下之福。這股民意越傳越廣,越聚越強烈,甚至有不少地方的百姓自發地組織起來,聯名上書,請求朝廷讓蘇晴登基為皇。

這些聯名上書先是送到了當地的官府,地方官員們看到如此多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