彤他們到了隔壁的房子裡。
看來這個少年在村子裡的地位還是蠻高的,住的房子在村裡也算是最好的幾間之一了。
雖然已經是好房子了,但按照現代人來看,也是簡陋不堪,昏暗,一股黴味。
沈雲彤戴上口罩,坐到了床邊,看見側躺的少年精神很不錯,胸前穿刺的傷口也只是微紅,沒有發炎,但導管還有點滴液,滴液也很乾淨,大約是胸腔的液體因為有了創口而流出的,但沈雲彤不敢現在就取出穿刺針,去除導管。
她摸摸少年的頭,有些低燒,再拿起聽筒,聽了聽肺部的聲音和心臟的聲音,感覺都很好。
這恢復的太好了,大概和少年一貫的體質有關,山裡的孩子經常運動,也經常受傷,自愈能力很強。
另外,大概和消炎藥有關了,從未吃過消炎藥的古人,沒有抗藥性,估計藥效特別好。
沈雲彤叮囑了一下衛生的問題,讓家人注意額頭的溫度,留下了一粒退燒藥,叮囑如果發燒說胡話,就把這個藥丸服下,然後派人來叫她。
回到先前做客的屋子,茶水已經泡好,茶葉一看非常粗鄙,但還算是茶葉。三個人也都喝了一口。
沈雲峰和老人還有老人的兄弟聊著天,因為口音的問題,相互也都邊聽邊猜著,但大致的意思也能明瞭。
沈雲彤聽著猜著也覺得無趣,就出去逛逛,田虎自然跟在後面做保鏢。因為是女人,村裡的婦人們也不懼怕,沈雲彤覺得什麼有趣,就去看看問問。
逛著逛著,沈雲彤心裡覺得堵的慌,因為從她的角度來看,這裡的女人活得太苦了,太可憐了。
沈雲峰其實在來之前的晚上,也和幾個人碰了一下,要問哪些問題,所以也是很有目的的聊天。
柏家村,姑且叫它柏家村,柏家人在好幾代之前躲避戰亂來到這裡生存。山上的原住民基本都是瑤人、壯人,也就是蠻夷。
因為是外來人的緣故,他們落腳的地方也是最偏僻的地方,山高路遠的地方,這裡離西面的埡口都遠,蠻夷都嫌這裡遠,因為只有埡口的地方有上下山的路。
埡口北面是廣西的南寧府和上思府,南面則是欽州府、廉州府,屬於廣東。兩地來往要抄近路的話,只有翻越十萬大山走埡口。
此地的位置屬於欽州府,具體屬於欽州下面的防城縣,但因為十萬大山北坡緩南坡陡,防城縣到這裡來要繞道埡口,再鑽林爬坡,基本沒有人來這裡。
就這一塊,北坡是高山,上思府的山民也不願翻山來這邊,所以極為偏僻。如果要下山,要朝著西邊走,走到埡口再下山,既可以到南邊下面的集市,也可以到北邊去。
但沒有路引,到北邊不宜進大的集鎮。小的集市無論是防城還是上思,大家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互通有無,也有討生活走私的人,把南邊的海鹽弄到北邊去,北邊的糧食或者鐵器這些不好弄的東西換回來,所以,有的時候,在山路上就成交了。
山上有不少的土匪,都靠著埡口過日子,劫道。他們不敢侵擾瑤寨和壯寨,只敢偷他們一些地裡的糧食,平時沒得吃的時候,也四處打獵。
土匪他們一般也不傷人綁票,偶爾去集市偷點搶點,所以縣府也沒認真剿過,畢竟縣府的人大多防著海盜。
柏家村每天看守村子門也是防止這些土匪來侵擾,真要是來個十個八個的土匪,他們也不懼怕,畢竟一百來人的大村子在山上也算有點實力的了,也可以和那些瑤寨、壯寨相安。
柏家村基本靠自給自足,但打到好獵物也送下山去換生活用品。
臨近中午了,老人熱情的邀請三人吃飯,沈雲彤再三搖頭。沈雲峰看沈雲彤如此執著,便婉謝了,臨走前,他按照管老師的吩咐,找老人要點稻種。
老人欣然答應,叫人取來一些稻種,用個布袋裝著,大約十斤的樣子。老人有些自豪的說:“我家的稻種是從老家帶出來的,一畝地能收將近三石稻穀,在這山上種,要少一些,一般也能收到2石稻多些。
看著老人自豪的神色,沈雲峰眨巴眨巴眼睛,一畝地三石(擔)稻就這麼值得炫耀啊,換算到現在也就三百斤稻穀,要知道,沈雲峰自己老家村裡隨便哪家,就是遊手好閒的人家一畝地隨便種種也能收七八百斤的稻。
沈雲峰沒有接話,這畢竟是古代,雜交稻是肯定沒有的,算了,有點稻種總比沒有好,管老師的意思也是弄點稻種回去種種看,以後看看能不能雜交。
揹著十斤稻種,三個人在柏家村的人目送下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