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4章 請縱臣殺人

李苒見隆德皇問:倒是也不拘束,直接道:“父皇,兒臣以為,如今寧王聲威正盛,且,兒臣觀此人,是吃軟不吃硬的脾性,越是迫使他去取捨,反而會越事與願違。兒臣覺得,施威反倒不如施恩,而且,眼下施威,並非良時,寧王算準了,父皇此時不會真殺他。”

“你是說……那天金鑾殿上,寧王慨然赴死……是料定朕不會殺他?”

“恕兒臣不敬,父皇,眼下不僅不會,而且不敢真要殺他呀。如今他剛為我大唐贏了與魏國文比,舉國皆知,聲望正隆,聽說如今寧王的一副字,一幅畫,便已然價值萬金,且是有市無價,若朝廷此時將他問罪,怕是會引得天下士子文流不滿,民心大失。此其一,其二,諸國知寧王獲罪,倘若也如魏國一般,再來一次文比,我朝將如何以對?其三,他如今雖在京都,然,父皇已將他封為寧王,他若有失,怕是真會如他所言,陳良輔等鎮北軍必然會對朝廷不滿,而急於籠絡人心的李忱,一直想要將鎮北軍全數凝聚在其麾下,李胤若為父皇所殺,可由不得他不對朝廷用兵了,這可是朝廷逼他寧王府反,而非其不忠了。”李苒頭一回這般跟父皇兩人單獨商議政事,倒是膽子大了不少。

“哼,這個混賬,倒是懂得借勢。正如你所說,朕確實不能殺他,因此 朕才不得不答應讓你姑姑跟了他。”

“父皇,李胤此人重情,從他與耿烈,長孫無病,到與其身邊下人,侍妾,再到對姑姑,便可見一斑。如今其才智已遠超其祖輩,若父皇執意從他手裡奪得北疆軍政大權,實非易事。而且,如今我大唐諸藩林立,尤其青州王叔……。父皇反不如重用李胤,借其才智先定其它各藩,北疆……可留待後世。兒臣不信,寧王府能世代皆人傑,其子孫會皆如李胤這般才智超群。”李苒說完,拱手下拜。

隆德皇深深的看著眼前的太子,眼裡閃過一抹讚許:太子之意倒是與陳文錦如出一轍,太子如今倒是有了些帝王之意,誰說太子庸碌無能?能有這般心思,又豈是無能之才?

隆德皇輕嘆了口氣道:“你有把握能讓李胤忠於朝廷?”

“兒臣眼下絕不敢說有把握,但,兒臣會待時而動,視情形而定。”

“若日後你繼承皇位,憑李胤之能,你當如何用他?又如何治他?”

“天下熙熙,皆為利驅;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李胤雖說不重權勢,且如今已是親王,升無可升。然,人總有所好,或錢財,或權勢 或名望,又或美色,有其好,便有其破綻。正如醫者治症,只要知其症,便能照病開方,對症下藥。李胤雖能,然其重情義。縱然其本人是千古第一完人,也無所好,可他所重之身邊人,總不會皆如他一般 盡是完人聖賢吧?用其所重治其心性,定有所成。”

“呵呵……你倒是比朕看的遠些。”隆德皇終於欣慰的笑了。盯著太子看了許久,忽然又問:“如今魏國武比不消不提,就這般僵持,終非是個善了之局。這些時日,李胤曾到你太子府上伴讀,你也數次去過春神湖,可曾問過他?該當如何應對?”

李苒聽父皇如此問,忙從袖子裡掏出一封用火漆封好的信,邊雙手呈送到皇帝面前,邊道:“兒臣確實曾與李胤提及,寧王交臣這封秘信,並囑咐兒臣,若父皇問及,可將此信轉呈父皇御覽,說父皇一看便能知他是何打算。”

隆德皇微微一愣,邊接過那密信拆開,邊微笑著道:“他竟早有所料?”拆開那信,只見上面寫著:“臣為特使,專責與魏國之比,魏議之武比,不容不行,臣已有應對之謀,一力可敵之,欲趁機殺其將,以儆魏帝。魏若拖延,請縱臣殺人!”

隆德皇看完,直接將那紙遞給李苒。李苒看後,目視隆德皇,很是肯定的道:“寧王這是要逼著魏人繼續武比!”

隆德皇微微點頭道:“嗯,顯而易見,他就是此意,不過……他說早有應對武比之謀,……這武比,比得可是騎馬射箭對陣拼殺,沒什麼投機取巧之處,他當真有把握……”?

“父皇,文比之初,又有誰曾想得到,居然是他李胤一鳴驚人,連戰連捷,將魏人的傲氣直接踩到了泥裡肆意踐踏?”李苒反問道。

“這麼說……你信他?信他能贏?”

“回父皇,兒臣觀李胤,絕非魯莽之輩, 此人算計之深,實在遠超常人,他那從容之態,完全是勝券在握,兒臣以為,他既然說能一力可敵,應該是有萬全之把握。而且,如今我大唐已贏了文比,先機在我而非在魏!縱然李胤輸了,也不過是平局之勢。兒臣以為,這險,值得讓李胤試試!”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