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4章 你少剪一些吧

層象徵皇族身份的金黃色霞帔。李胤下馬,依次向皇后與眾妃嬪行禮,才依次走向七位新娘。他每牽起一人的手,周圍便是一陣歡呼聲。隨後各自的貼身丫鬟們,將新娘扶進花轎之中。

“今兒本王娶親,已定下在康平坊買市一日,也會在流民營施粥七天,”以示與諸位同賀

“好!”

“恭喜寧王殿下!”

“多謝王爺!”

瞬間,整條大街上,圍觀的人群裡歡呼聲四起,康平坊有不少小吏住著,而且康平坊的西市,算是京城最大的市了,周遭又緊靠著貧民區,人口最為稠密,這即便只買市一日,也會所廢甚巨,但,那些生活在最底層的窮苦百姓和小官吏,卻會因這一日買市而記住寧王的恩德,從而時常把寧王掛在嘴邊,記在心裡,這就是李胤所求的民心和聲望,這銀子花的,值!反正也是皇帝給的賞銀。李胤巧取豪奪,利用扣押元修魏念堂等人的手段,從魏國手裡“敲詐”一千萬兩銀子,如今已經安然進了國庫,皇帝倒是大方的很,直接撥了五十萬兩做為對寧王的賞賜和寧王大婚的花費。

朝堂上,文武百官中雖有人認為賞賜太多而進諫,隆德皇只一句:“你們誰要是也能如李胤這般,從外邦給朕弄一千萬兩銀子來充入國庫,五百萬兩朕都捨得賞你!”頓時讓滿朝文武百官全都閉了嘴。誰有那本事?又是詩詞,又是書法,又是畫畫,又是下棋的,尋常人終其一生,都未必敢說精通其中一途;可人家寧王……簡直就不是人!哪有這般妖孽般存在的人?

迎親隊伍再次啟程,朝定鼎門而行,一路上吹吹打打,熱鬧非凡。車轎到定鼎門水岸碼頭停下,七頂八抬大轎隨著李胤,被抬上一條畫舫樓船,那畫舫高高的旗杆上,早已扯起一杆王旗:大唐寧王。

畫舫遍插彩旗,甲板周遭,站滿了手捧花籃的丫鬟婢女,不斷的將花籃裡的花瓣撒落,難怪有人會說那句:十里花香浣碧波了,這一路花瓣灑落,可不真是花香浣碧波了麼?

迎親畫舫緩緩開動,朝春神湖而去,後邊十一艘同樣規模,也被裝扮的極喜慶的畫舫,也跟著緩緩而行,這些船上,裝載的除了公主等人的嫁妝,就是負責送親的親朋。

整個洛水上,樓船走舸絡繹不絕,自然是負責護送的官府軍船,和那些趕著去寧王府喝喜酒的人所僱傭的私船了。那些在洛水行船的船伕,一個個樂的合不攏嘴,這幾十年了,洛水上還是頭一回有這般大的熱鬧事兒,而且,因為要趕去寧王府的人太多,船早就被搶僱一空,有的船甚至要來往兩三趟,好在走水路距離春神湖的寧王府並不算太遠。

船到春神湖,在王府東門外水塢停靠,喜轎下船,剛進府門,又有六頂同樣的八抬轎子從風伯的跨院兒裡抬出,匯入之前喜轎之中,一起跟在李胤身後朝正堂而來。

花轎落地,十三位身著喜服,頭蓋紅巾的想娘子,被丫鬟侍女牽引著,走到正堂前桌前,早有人將桌上那道烤乳豬,分割了十四片肉下來,新郎,新娘各吃一份。這便是所謂的同牢禮了,新婚夫婦共食同一牲畜之肉,表示共同生活的開始。這一儀式也是婚禮中最具有社會意義的環節。

同牢禮後便是合巹禮,其實就是交杯酒的前身,將一隻匏瓜從中間劃開,斟酒,夫妻各飲一半後再交換飲用,表示夫婦一體?。李胤要喝十三位妻妾每人半杯,已經不能說是杯了,這匏瓜的個頭兒……實在有點太大……,不用猜,肯定是薛姑子的兩個徒弟故意的。幸好李胤酒量好,幸好,李胤早有防備,把原本準備的寧王春,換成了度數最低的紅顏釀,不然這十幾匏酒下肚,就直接洞房去吧,還能站著拜天地?

“你……你少剪一些吧?”李胤看著手拿剪刀,一縷一縷的剪他頭髮的元玥一眼。

“可是有十三位呢,這可是王爺自己說的,結髮之禮要每位王妃都一樣。”元玥笑著道。

“呃……剪吧剪吧!”李胤心一橫,自己要求的結髮之禮,即便剃成禿子,也得完成。

所謂結髮之禮,是新郎解下新娘頭上的許婚之纓,男女雙方互相剪下對方的少許頭髮,挽成“合髻”,放入錦囊,交由新娘儲存起來,表示永結同好?,結髮夫妻便是由此而來。新娘子頭上的紅纓,倒是李胤挨個親手解的,但剪頭髮……只好由秦槐一幫人來替新郎新娘完成了。

結髮禮後,便是拜天地了。

禮部尚書慕容灼親自做起了導禮官,見李胤兩手牽著十三根採帶,已站立在香案前,隨即開口高喊:

“日吉時良,天地開張,乾坤相配,恰合陰陽。天造一對,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