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出生於鳳陽,對家鄉有著極其深厚的情感。
洪武二年九月,朱元璋下詔以韓國公李善長為首,建設鳳陽為中都,並命有司建置宮闕如京師之制。
朱元璋目的一是光宗耀祖,將家鄉建設為京都;二是從戰略角度考慮,鳳陽地處中原,地理位置較為重要,有利於對全國的統治。
城門,兩人三騎,後面跟著一輛馬車,緩緩向著城門走來。
“來人下馬,交稅入城。人馬20錢,馬車50錢,兩人三馬算你50錢,共計1貫。”
城門口守衛計程車兵上前攔下朱標和季如風,並示意二人下馬,到城門令那兒登陸交稅。
朱標在季如風的揶揄笑聲中翻身下馬,獨自來到城門令處。
只見一留著八字鬍的精瘦男子,坐在一條長案之後,正在埋首奮筆疾書。
城門令頭也沒抬,一邊寫書,一邊說道:“幾人?姓名?何處來?到鳳陽幹什麼?”
朱標心中雖有萬般無奈,卻知道有句話叫閻王易見,小鬼難纏。
這種私下增加的稅目,不是城門令這種芝麻小官能決定的,問也沒用。
只得從隨身荷包裡掏出一兩銀的寶鈔遞了過去,城門令手中筆一頓,抬頭望著朱標。
“年輕人,京城來的?”
朱標也是一愣,隨即明白過來。
這城門令天天守著大門,形形色色三教九流,什麼人沒見過?自然有一定的眼力見,隨即點了點頭。
“瞧你白皙細嫩的樣兒,就是應天城來的官宦子弟。因為咱洪武爺恆禁止商賈著錦衣華服,你這一身打扮自然是官宦子弟,沒錯吧?”
朱標聽他這麼說自然打蛇隨棍上,笑道:“大人好眼力,魏國公是我親戚。草民黃標,應天城人氏,馬上的是我家先生,車裡的是我爹孃。”
城門令眉毛一挑,連忙起手拱手道:“喲!原來是魏國公的親戚,小人眼拙,這寶鈔您還是收起來吧,這進城稅就不用交了,小人替您交。”
朱標也沒再多說什麼,轉身上馬入城而去。
城門令抬手擦了擦額頭的冷汗,還好沒有直接說出拒收寶鈔,若是說了傳到魏國公耳朵裡,就等於是告訴了皇帝。
要是讓那霸道的洪武爺知道有人膽敢拒收大明寶鈔,非砍了他不可。
也得虧他機靈,鳳陽做為中都,皇帝讓大量的淮西勳貴舉家遷徙至鳳陽。
加上皇帝本就是鳳陽人,城中有大量的朱家族親,就連縣令都是皇帝族親。
一段小插曲後,季如風和朱標等人,終於進入了鳳陽城成。
建設中的鳳陽城規模宏大,由內、中、外三道城組成。
外為中都城,周長60餘里,開 12門;中為禁垣,周長 15裡多,開 4門;內為皇城,又稱紫禁城,周長 3702米,開 4門。
整個中都面積達 50平方千米,規模極其宏大。
其佈局按照《周禮·考工記》設計,具有前朝後寢、左祖右社等佈局特點,以一條南北中軸線貫穿全城。
中軸線兩側,洪武街段有東西對稱的左右千步廊,中書省、大都督府和御史臺等中央文武官署置午門側,太廟、太社稷位闕門左右。
整個中都城建設已歷時六年,已初具都城規模,所有殿壇建築均“上以畫繡”,石構件“雕飾奇巧”,建築雄偉堅固。
城牆用大城磚砌築,砌磚所用的灰漿是用石灰、桐油、糯米汁等材料混合而成,在城牆的關鍵部位,甚至用熔化的生鐵代替灰漿灌鑄。
此時坐在馬車內的朱元璋,正透過窗戶眺望四周,中都城是他的驕傲,六年間,光動用的徭役就高達百萬人。
“標兒,先去朱家村。”
朱家村原名金橋村,朱元璋登基後,這裡就改成了朱家村。
半個時辰後,幾人從另一側城門出去,往著鄉下走去。
然而就當他興高采烈地和馬秀英炫耀中都時,路邊的陣童謠傳入耳朵裡,瞬間讓他變了臉。
彷彿要驗證童謠唱似的,接下來,入眼的到處都是荒蕪的田地。
有的地裡甚至長出了半人高的雜草,鄉間到處都是破敗的草屋,越走臉色越是難看。
“標兒,回城,去縣衙!”
半個時辰後,七十高壽的鳳陽縣令朱逢春,跪伏在縣衙大堂上瑟瑟發抖,連頭也不敢抬。
他本身沒多少文化,只是仗著自己是朱元璋的族親,輩份又高,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