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絲力氣般緩緩閉上。然而,就在這即將陷入黑暗的前夕,他仍然用虛弱卻堅定的語氣叮囑道:“閱武之事,切不可掉以輕心啊!要強兵,但絕不能黷武。軍事力量乃是國家安穩之基石,必須要予以足夠的重視和發展,方可保我大唐江山永固。”
聽到父親這番語重心長的遺言,李治的身體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喉嚨裡發出一陣低沉的嗚咽聲。過了好一會兒,他才勉強平復住自己激動的情緒,帶著哭腔回應道:“父皇,請您安心去吧!您對兒臣的諄諄教誨,兒臣定當刻骨銘心、永生難忘。哪怕前路崎嶇坎坷,兒臣也定會謹遵父命,不負您的期望與重託!”
終於,李世民那原本洪亮有力的聲音此刻卻彷彿被風悄然吹散一般,幾近微不可聞:“崇文啊……文化教育乃是一個國家的靈魂所在……萬萬不可輕視之……”
李治早已哭得滿臉淚痕縱橫交錯,他泣不成聲地回應道:“父皇!您說的每一句話,兒臣都銘記於心,定會身體力行、全力以赴!絕不敢有絲毫懈怠!”
此時,李世民那隻曾經指點江山、揮斥方遒的大手正緩緩地垂下,如同一片凋零的秋葉般無力而又緩慢。他的呼吸也逐漸變得越來越微弱,就像是風中殘燭,隨時可能熄滅。
李治心急如焚,雙手死死地握緊父親的手,生怕一鬆開便再也抓不住這最後的溫暖與依靠。淚水如決堤的洪水般洶湧而下,浸溼了衣襟。
“父皇,您放心歇息吧!兒臣一定會謹遵您的教誨,認真去做好每一件事。兒臣定要努力成長,成為支撐起我大唐盛世的頂樑柱!不負您對兒臣的期望!”李治哽咽著許下誓言,字字句句皆發自肺腑,飽含深情。
武照靜靜地佇立在一側,那嬌柔的身軀微微顫抖著,美眸之中噙滿了晶瑩的淚花。此刻,她的心緒猶如亂麻一般糾結,因為眼前這位躺在病榻之上、氣若游絲的老人——老皇帝陛下,恐怕已是大限將至了。一想到這裡,武照不禁感到一陣無助與惶恐,不知道自己接下來該何去何從?
搖曳的燭火漸漸黯淡下來,最終完全熄滅,整個房間瞬間被黑暗所吞噬,彷彿象徵著生命之光的悄然消逝。此時,四周一片死寂,唯有李治緊緊握著手中的《帝範》,感受著那份沉甸甸的責任與使命。
在隨後的日子裡,李治每天都會不辭辛勞地前來探望病重的李世民。無論白天事務多麼繁忙,他總會抽出時間來到父親的寢宮,一直陪伴到夜深人靜時分才離去。每當見到面色蒼白、形容憔悴的父皇時,李治的心中便會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酸楚,但同時又充滿了對父皇深深的感激之情。
而李世民則趁著這為數不多的父子相處時光,不厭其煩地向兒子傳授著治國理政的經驗與智慧。他用虛弱但堅定的聲音講述著歷代帝王的得失成敗,剖析著當下國家面臨的種種問題以及應對之策。李治則如飢似渴地聆聽著父親的教誨,將每一句金玉良言都牢牢銘記於心,並暗暗發誓一定要成為一個稱職的君主,不辜負父皇的殷切期望。
李世民面色蒼白地坐在龍椅之上,身體微微前傾,用手捂著嘴,輕輕地咳嗽了幾聲。那咳嗽聲雖然不大,但卻顯得十分虛弱,彷彿風中之燭一般,隨時都有可能熄滅。他緩緩抬起頭來,目光凝視著站在下方的李治,眼中流露出一絲慈愛和擔憂之色。
“治兒啊……”李世民的聲音低沉而沙啞,就像是從喉嚨深處擠出來的一樣,聽起來有些吃力,“為父知道你心中有所憂慮,但你一定要記住,治國之道,猶如治身之法,切不可操之過急,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循序漸進才行啊!”
李治聽到父親這番話,眼眶頓時溼潤了起來。他連忙走上前去,跪在李世民的面前,雙手緊緊握住父親的手,聲音也因為激動而變得顫抖不已:“父皇,您的每一句話都是兒臣心靈的良藥,兒臣一定會銘記在心,慢慢地去領悟、去學習,絕不辜負您對兒臣的殷切期望!”說完,李治已是淚流滿面,那淚水順著臉頰滑落,滴落在地上,濺起一朵朵小小的淚花。
武照小心翼翼地站在一旁,動作輕柔得彷彿生怕驚擾到眼前這位尊貴的帝王。她時不時插上幾句話,那聲音宛如春日裡的微風,溫暖而又貼心。只見她微微俯身,柔聲說道:“陛下,您日理萬機,實在太過操勞,應當多多歇息才是呀,莫要這般辛苦自己。”
李世民聽後微微一笑,他那雙深邃如潭水般的眼眸看向武照,緩緩開口道:“愛妃有所不知,那些話語正是朕心頭最為掛念之事啊。身為一國之君,不僅需有海納百川般寬廣的胸懷,更要有洞察人心、辨識賢能之士的慧眼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