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咱們就這麼辦!”武元慶興奮地拍了一下手,眼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他和好兄弟們商量好了計劃,準備付諸行動。
兩人心滿意足地回到座位上,繼續埋頭學習。程顥看著他們回來,臉上露出一絲欣慰的笑容,微微點了點頭,表示讚許。他心裡暗自想道:“這兩個小子還算懂事,沒有趁機逃跑或偷懶,看來還有培養的潛力。”
武元慶拱手作揖,態度恭敬地說:“夫子,小子聞詩書之學,乃治國安邦之根本。然而,小子總覺詩詞歌賦中所言,過於含蓄曲折,難以捉摸其意。”
武元慶故意帶著幾分疑惑,向程顥發問。
程顥微頷首,他不知道武元慶的問題並非真心求解,耐心解釋道:“元慶,詩詞歌賦之妙,正在於其意境深遠,含蓄而豐富。詩中之意,需細細品味,方能領略其中的韻味。”
“哦?是嗎?夫子,小子愚鈍,讀書諸多,卻難以體會這詩詞之美。”武元爽也跟著起鬨,故意表現出對詩詞的不屑。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挑釁和傲慢,似乎對程顥的話並不以為然。
程顥淡然一笑,這兩小子莫不是在故意找茬,但他還是保持著教誨的態度:“元爽,詩詞之美,非一日之功,需日積月累,方能有所感悟。”
以為是他們不知道理解詩詞意境的方法,程顥微笑著教導:“要多讀多品,用心去感受詩人的心境和情感。同時,也要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和文化環境,這樣才能更準確地理解詩詞的內涵。此外,還可以與他人交流討論,分享各自的感悟,從而拓寬自己的視野。”
“夫子,小子有一事不明,這詩詞歌賦,為何總是離不開愛情離別之事?”武元慶繼續挑釁。
程顥沉吟片刻微微皺眉,他明白這兩個小子問題背後的用意了,但仍決定如實回答:“元慶,愛情離別,乃人生百態之一。詩人透過此類話題,抒發情感,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說罷,他頓了一頓,接著道:“世間萬物,皆可入詩。然而,愛情和離別作為人類情感的重要組成部分,往往能夠觸動人們內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
程顥目光深邃地看著武元慶,彷彿要透過他的眼睛看到他內心深處的想法。他繼續解釋道:“愛情可以讓人感受到無盡的溫暖和幸福,也能讓人體驗到刻骨銘心的痛苦;離別則會引發深深的思念和不捨。這些情感都是真實而強烈的,因此成為詩歌永恆的主題。”
小學子有心思但是他作為夫子還是要認真教道:“當然,詩詞歌賦的題材遠不止於此,只是愛情離別之事更容易引起共鳴,讓讀者感同身受。”說完,程顥靜靜地等待著武元慶的反應,看他是否滿意自己的回答。
“原來如此。”武元慶嘴角微微上揚,眼中閃過一絲狡黠之色,故意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然後緩緩地轉過頭去,看向身旁的武元爽,低聲笑道:“元爽,看來這夫子也不過爾爾啊!也沒傳聞中的那般厲害,他的這番回答,似乎有些牽強附會呢。”說完,他還不忘衝夫子眨了眨眼,眼神中透露出一種挑釁和不屑。
武元爽聽到武元慶的話後,立刻哈哈大笑起來,笑聲中充滿了嘲諷和輕蔑。他抬起頭來,目光直直地盯著前方的程顥,臉上掛著一副傲慢無禮的神情。接著,他提高了嗓音,大聲說道:“夫子,實不相瞞,我們兄弟二人自幼便開始習武,對於這詩書之學,實在是難以提起絲毫的興趣。相比之下,我們更熱衷於刀槍劍棒之類的武藝,您覺得,我們是否應該放棄詩書之學,轉而投身於武學之道呢?”他的語氣中帶著明顯的挑釁意味,在故意挑戰程顥的權威。
程顥看著眼前的武元慶和武元爽,眼神中閃過一絲失望。他深知這兩個孩子的心思早已不在學問之上,對學習缺乏熱情和專注。然而,作為一名負責任的夫子,他是有理想的,也是有風骨的,他依然堅守著自己的教育理念,希望能引導他們走上正確的道路。
“元慶、元爽,武學之道,固然重要,但詩書之學,同樣不可或缺。兩者結合,方能成就一番事業。”程顥語重心長地說道,試圖讓他們明白知識與技能的平衡發展對於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哦,我們知道了。”武元慶和武元爽表面上虛心地點頭,表示接受了程顥的教導。然而,在他們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們內心深處依舊充滿了不以為然,認為武學才是最重要的。
程顥無奈地搖了搖頭,心中暗自嘆息。他知道要改變這兩個孩子的觀念並非易事,但他並沒有放棄努力。他決定採用一種更為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激發他們的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