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5章 眼界不足

一番,跟著趙延年出了門。

兩人出了門,還沒站定,就看到僕朋也出了帳,手裡提著刀。

三人相視而笑。

——

大軍南行,順著直道一路向南。

趙延年早就知道秦直道的大名,卻是第一次親身體驗。

看著那條蜿蜒于山谷之中,一路向前的大道,他的心情很複雜,思緒也越發混亂。

秦始皇修了這條路,百年後,漢朝依然受益,以後還將受益幾百年、上千年。

可是對於秦朝的百姓來說,這條直道卻是累累白骨。

不知道有多少人死在了路上。

就連大秦帝國的崩潰,這條路也是原因之一。窮兵黷武,好大喜功,一直是秦始皇的惡名之一。

那麼,這條直道是功是過?該修,還是不該修?

說不清。

正如此刻漢武帝討伐匈奴。

有人說他是開疆拓土,功在千秋。有人說他是窮兵黷武,險些讓漢帝國步秦帝國後塵。

就北疆的將士而言,有人想立功封侯,趨之若鶩。有人卻飽嘗戍邊之苦,恨之入骨。

一想到這些,趙延年就頭疼,覺得很迷茫。

只有站樁練拳的時候,他才能拋開這些問題,專心致志。

為了擺脫這些困擾,他開始嘗試著鬧中取靜,在馬背上站樁行拳。

馬背上當然不能有真的站樁,但可以練意。

騎馬就是馬步,雙腿不能立地,也沒有馬鐙可以踩,就將根基放在腰胯之間,用雙腿夾緊馬鞍,嘗試著擰腰轉胯,將力量傳導至手臂。

一開始有些彆扭,可是練習了兩天後,他卻摸出了一點門道,對槍矛之術也有了新的領悟。

大槍原本就是馬戰技術,真正的大將都是躍馬橫槍,取上將首級於萬軍之中,很少有步戰的。

所以槍法簡單到令人髮指,不過攔拿扎幾式而已,根本沒有那麼多花哨的招法,真正的精華都在細微之處,毫釐之間。

甚至於步法都不是必要的,騎在馬背上,哪有步法而言。

變化都在腰胯以上,甚至只有雙臂之上。

身體不過俯仰擰轉而已。

想通了這一點,趙延年覺得自己對槍法的認識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是對是錯,就看實踐的效果了。

——

直道沿途有郡縣,可以為大軍提供糧草以及現成的住宿條件,大軍因此免了攜帶輜重和紮營、造飯的辛苦,每天可以多趕一段時間路,到了地點就可以住宿、吃飯,好好休息。

這也是戰時可以及時增援的原因之一。

八百里直道,正常情況下騎兵七天即可到達,軍情緊急時,輕騎三四天就可以趕到戰場。

這樣的速度,放眼世界史都堪稱奇蹟。

這次增援代郡、雁門,朝廷並沒有出動多少軍隊,也就是趙信、桀龍等人率領的輕騎兵。

趙延年無法理解這種安排。

在他看來,匈奴人在夏季大舉入侵,又是新單于剛剛繼位的時候,就應該出動大軍迎頭痛擊,打掉伊稚邪的威風,讓他無法統治草原,造成匈奴人的進一步內亂。

只派幾千騎兵來應付一下,實在是浪費機會,近乎敷衍。

或許正如蘇武所說,朝廷有西南和北疆之間猶豫,還沒拿定主意。

只能說高層的想法,他一個普通戍卒想不明白。

他和趙破奴、僕朋提過這件事,想聽聽他們的意見。

結果他們比他更糊塗。

僕朋甚至不想搞明白這裡面的原因,只知道聽命令就行。

那是長官們要考慮的事。

趙破奴倒是想搞明白,卻不知道從何下手。

他了解的資訊還不如趙延年多,甚至不知道朝廷用兵西南的事。

這讓趙延年有了新的想法。

到了長安後,拜訪蘇嘉的時候,不能過於疏遠,要留心結交一下。

蘇氏父子是他目前能接觸到的最高層了。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