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三百四十一章 出兵

轄的地方雖然小,卻也處於分封秩序之中,莒子徵兆封臣,封臣們也徵兆各自的封臣,向男便下達文書,要求其下的封臣出兵,而祝平炎也收到了通知。

雖然他的實際上司是仲達,但仲達是官僚體系,和他本質上沒有隸屬關係,祝鄉屬於向城,而向城是向男的封地,所以祝平炎是向男的封臣。

分封祝平炎的事,仲達自然要先上報,向男也覺得這異能挺好,值得培養,便同意了仲達的安排,不過誰都沒有在意,向男甚至都忘了還有祝平炎這號人,畢竟新人多得是,沒證道還入不了他的眼。

而當他下令封臣集結兵力,手下的人並不清楚祝平炎這檔子事,反正是封臣就發文書,祝平炎也一點解釋的意思都沒有,接了文書就帶兵出發。

-

三百士兵行軍,他本來還帶了兩百奴僕負責攜帶輜重,打完土匪,也不管這些奴僕只運輸後勤沒有參戰,直接給戰功脫奴籍,送回去種田了。

下一波土匪打完,這一波也送回去種田,如此往復,營地人口又漲了數百,由於這些人是先變成奴僕,再招募成居民,所以忠誠度都很高,也不用擔心他們路上跑了。

實際上若不是活不下去,誰又願意去當強盜呢,祝平炎的農業稅雖然高,但再無其他苛捐雜稅,一戶就有五十畝左右的土地,又有鐵質農具和先進的耕種方法,只要不是災年,養活一家人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唯一的問題是秋收剛結束,這些劫匪實在太富了,儘管他一開始就想到從劫匪這搶糧,所以沒帶多少口糧,有許多空車,奴僕變成居民回去的時候,也都會帶一些糧食,但他的糧食還是多到無法運輸,只能將兩百隨軍奴僕增加到四百。

如此一來,他竟然有足足七百人,除了沒有戰車,與向男的其他封臣差別不大,何況他還有三百裝備精良計程車兵。

春秋時期的生產力很低,但春秋時期的披甲率反而不低,因為這一時期各國出動的兵力都很少,即便不是甲士,也都是更加富裕的國人。

所以來之前他給這些士兵的盔甲刷漆,一眼並不能看出是皮甲還是鐵甲,並且認為這樣就可以混入大軍之中。

但他偷偷去向男那看過,向男的封臣雖然大多數都有一千以上的兵力,然而其中全甲的數量往往不到兩百,他這樣只有一個鄉的小貴族,竟然有三百人具甲,還是有些太扎眼了。

於是讓士兵原地紮營後,他騎快馬直奔王城,接了與吳國對戰的任務,憑藉這個任務混入莒子的軍隊中。

這個世界和真實世界很相近,但也不是沒有漏洞,比如他接了莒子釋出的防禦右翼任務,就能直接加入莒子的部隊,但實際上這是不合理的。

因為封建君主的權利只到封臣,比如封建制度中最出名的一句,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莒子可以給向男下令,但他不能直接命令向男的封臣。

這好像很不合邏輯,祝平炎要聽向男的,向男要聽莒子的,不就代表祝平炎要聽莒子的?

但實際上權利不是這樣的。

權利不是高高在上的君主,權利是最下層的執行者,沒有這些執行者,君主就沒有手腳,沒有眼睛,沒有耳朵,只不過是被囚禁的缸中之腦而已,就像歷史中那些傀儡皇帝,他們仍然是皇帝,但是沒有意義。

封建制度與中央集權的差異在於,中央集權制度下,所有人名義上都要聽皇帝的,皇帝可以直接給一個小吏下令,讓他逮捕自己的上級,而官員可以破壞這樣的秩序,將手下全部換成自己的親信,讓皇帝只能透過他行使權力,從而對抗皇權,保證自己的利益。

為了防止這種情況,中央集權下的皇帝最怕的就是大臣結黨,想盡各種辦法分化手下。

封建制度恰好相反,君主在名義上只能命令自己封臣,但是君主可以透過安插親信等手段架空一個封臣。

比如莒子要抓一個罪犯,這個罪犯賄賂向男,想要逃脫,向男同意了,但是向男的手下卻只聽莒子的,直接把這個罪犯抓住送給了莒子,甚至都沒有人將這件事彙報給向男,向男的權利也就形同虛設了。

所以封建制度中,封臣絕不會允許君主不透過他直接命令屬下。

如果莒子直接調動祝平炎帶領的軍隊,祝平炎沒有彙報向男就聽命了,這場仗打完,向男肯定找個理由就把祝平炎宰了,並且也會對莒子非常不滿。

所以為了在任務系統可以正常運作的情況下合乎常理,祝平炎接受任務之後,莒子就找向男借兵,而向男會將祝平炎借給莒子,此時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