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三百六十一章 強弓勁弩

吳國剛剛崛起,要是答應了齊國的苛刻條件,就等於斷了國運,齊國興師動眾而來,不撈夠好處就是虧了,雙方都不肯妥協。

後面雖然還是爭執了很久,但結果早就註定了。

所以源大夫早就知道會再打一場,而且按照他的猜測,這一戰的重點肯定不是凡人廝殺,雙方國君要是不出手,下次談判還是要爭論不休,這一戰就顯得毫無意義。

齊國和吳國都沒打算死戰,所以不太可能是國君直接對戰,而在之前的案例中,也有雙方國君誰也不服誰,最後各自屠殺對方軍隊,先殺光的一方獲勝。

祝平炎擔憂的問:“你覺得這一次也會是這樣。”

源大夫搖頭:“此事並不常見,但既有先例,自當小心為上。”

祝平炎望向遠處齊軍的大旗,這些天與下大夫們比較而產生的優越感蕩然無存,地仙們只要揮一揮手,他努力至今積蓄的力量便灰飛煙滅。

吳軍趕來之後,源大夫也迴歸原位,祝平炎看向自己那人馬具甲的重騎兵,之前躍躍欲試想要大展身手,現在卻只能看到凡人的無力。

哪怕人馬具甲執槊衝鋒,又如何能對敵天驕。

-

待吳軍佈陣完畢,吳王從陣中飛出,揮手佈下一道雲層,齊侯隨後飛入雲層,想必是和吳王交戰了。

地仙暴露實力是大忌,所以吳王放出雲層阻隔視線,這也阻斷了其他人根據交戰情況判斷局勢的打算,只能該怎麼打還怎麼打。

雙方列陣而行,相距將近兩百米,諸軍皆無動作,數百箭矢卻已飛上天空。

莒子皺眉看向右翼:“這是誰的兵?”

他並沒有使用傳聲法器,但數里外卻有一卿大夫說道:“右翼那群下大夫久疏戰陣,手下臨陣慌亂也屬正常。”

莒子本就是隨口一說,也沒打算因為這點小事還要追究出具體是誰。

但這時候有人說:“好像是從向男那借來的人。”

這一下就微妙起來了,有人出聲嘲諷,也有人辯護,但莒子和向男都沒有說話,這種小事,爭論有什麼意義呢,不過是底下人在表忠心而已。

以往出現這種爭論,都是向男或者莒子厭煩了,就會出聲和對方聊兩句,打斷這無聊的爭執,畢竟向男和莒子的身份擺在這,他倆出聲了,其他人就不會再插嘴。

但這次不同,爭論剛起就迅速消失。

因為箭矢飛越天空的速度太快,這些人也只不過是剛說了一句話,箭矢已經落入吳軍。

莒軍認為這箭射早了,是士兵的失誤,吳軍當然也這麼認為,所有沒有人舉盾防禦。

於是重弩射出的箭雨,就這麼落入了毫無防備的吳軍之中,輕鬆洞穿皮甲,射出一片哀嚎,吳軍像是遭遇了機槍掃射,頃刻間倒下一大片。

由於製造角弓太慢,直到祝平炎出兵,用的還是最初級的輕弩,但現在那一百角弓已經造好。

角弓造得慢,但也會提供大量經驗,弓的製造水平直接跨越了一個時代,弓弩同源,使用和製造弓獲得的經驗,也會有一部分給弩,所以弩也提升了一點。

祝平炎本不打算用弩,除了最初造三百張弩急用,後面就沒再造過,但除了製造,使用也可以獲得經驗。

兩支裝備齊全的軍隊交戰,很難用遠端武器造成決定性殺傷,一般只能打牽制,主要殺敵還是靠近戰,所以弩箭射到盾牌上就能獲得經驗,射傷射殺更能獲得比近戰武器更多的經驗。

無論是打土匪還是打吳軍,祝軍都用弩箭造成了很大殺傷,所以弩的經驗漲得飛快,直接跨越一個時代到了漢朝。

戰國時期很多國家都大規模裝備弩,秦弩之所以出名,本質上還是因為秦最終獲勝,說秦一統中原全是秦弩的功勞,那就有些過譽了。

弩這種兵器真正發展完善,還是要到漢朝,可以說漢弩奠定了後世所有弩的基礎。

之前說過,臂張的輕弩於弓而言並無戰鬥力上的優勢,只是訓練簡單而精度更高。

所以也有人因此認為弩不僅不是弓的進階,反而是弓的廉價版,只有沒有射擊傳統的漢人軍隊才會大規模使用弩,會射箭的人肯定都會用弓。

比如草原民族基本上都用弓而不用弩,漢朝大規模裝備弩,宋也大規模裝備弩,野戰無敵的唐軍卻沒有大規模裝備弩。

經歷過五胡亂華魏晉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後,唐朝有一定“少數民族血統”,唐軍更是有大量少數民族軍隊,所以人人擅射,100%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