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平炎之前想大步跨入資本主義,瘋狂輸出工業產品,但有兩樣東西他還是沒敢賣,那就是鐵和銅。
銅之前解釋過,不必多說,私賣鐵器也同樣危險。
之前說過,漢朝文帝時期的無為而治,產生了許多民營工廠,但其實先秦時期就已經有大規模的工廠了,不過不是私人所有,而是國家所有——鹽鐵。
最早在春秋時期,齊國就已經施行鹽鐵專營,莒國就在齊國旁邊,雖然目前他沒有在莒國發現鐵器,但大規模出售鐵器還是太危險了。
所以銅礦、錫礦、鐵礦這些礦產,一直以最低的運營成本維持著,儘管用鐵質農具就能提高產量,儘管售賣礦產就能輕鬆填補稅收,他還是會想其他辦法。
這雖然讓他減少了很多收入,但也積累了大量資源,如今他終於要讓鐵礦全力運轉了,加上之前的積累,原料應該不成問題,只是工人可能會不夠。
札甲是可以流水線製作的,所以製作速度很快,一批工人制造甲片,一批工人制造皮帶,再一批工人完成組裝,由於營地無法產漆,只有少數盔甲刷漆,又省下一道工序。
第一批甲可能會慢些,但等到流水線執行起來,即便沒有熟練工,幾天也能出甲。
所以一個月製造三百鎧甲,在時間上是沒有問題的,但工人要充足。
為了儘量不耽誤生產,他不僅沒裁撤童工,還將剩下一百多戶的家屬全部轉化成了工人,這樣他就有了將近兩百的女工和四百童工。
在重體力的工業生產中,往往兩名女工也抵不上一名男工,但是像穿制札甲這種活,男女的工作效率不會差太多。
不過男工還是必不可少,比如搬運甲片,皮帶製作過程中的重體力活,鑄鐵和鍛造更是隻能由男工完成。
所以還是從生產序列中抽調了一百多男工,以四百童工補上,生產序列中剩餘的幾十男工只乾重體力活,所有輕活都由童工完成,總算是在不耽誤生產的情況下將軍械製作安排好。
-
就在祝平炎剛剛將戰前準備安排好,等著一個月之後以碾壓姿態剿滅土匪時,那夥土匪打上門來了。
土匪們將田地裡的糧食搶走之後,根本沒有理會小白之前提出的分成,把他們趕走之後就高高興興的返回。
但等他們回到山寨,清點收穫,卻發現遠比想象中要低得多,雖然比劫掠一般的村子收穫要多,但祝鄉可不是一般的村子,只有這點收穫很不正常。
匪首便猜測,也許是農戶已經把大部分糧食收回去了,田地裡剩下的只是少部分。
這夥土匪猶豫了好幾天,畢竟搶田地裡的糧食和進村挨家挨戶搶不一樣,萬一激起民憤,真的亂戰起來,祝鄉這麼多人,他們就算贏了也要損失慘重。
不過這個時節是農民最富裕的時候,他們糾結了幾天,最終還是不肯放棄祝鄉這塊肥肉,想著上次搶劫也沒人反抗,便決定梅開二度。
這實在是打亂了祝平炎的節奏,兵沒出來,甲沒出來,他手裡只有幾十把青銅戈和幾十把鋼刀,一副甲都沒有,民兵也沒有任何訓練,真要打起來,豈不是死傷慘重?
他可是要做周王的男人,怎麼能被一夥土匪耽誤發展速度呢。
早知道應該修建一些防禦工事,哪怕是兩米高的土牆,只要牆上站滿人,這些劫匪大概也就不敢進攻了。
就在他這麼想的時候,一隊又一隊士兵從不同方向走出來,在營地前列陣,總數約有四百,統一的盔甲統一的武器,再加上幾乎相同的步伐,看著便覺得威武不凡。
祝平炎一開始還以為是他計程車兵提前出來了,心裡還在懊悔,原來剛出產計程車兵就自帶甲冑武器,早知道就不造了。
但隨著出現計程車兵越來越多,他意識到不對勁,他就一個兵營,現在只轉化了一百士兵,就算提前出來,也不可能有這麼多人?
他立刻去找山下,而山下也在找他,雙方見面說的第一句話都是:“你從哪找來的兵?”
祝平炎心裡咯噔一下,不是山下,難道是仲達又派其他人來了?
他已經與山下達成協議,山下此後就不再管營地的事,所以他才敢轟轟烈烈的造鐵甲,可如果有其他人帶著這麼多士兵進了營地,該怎麼解釋造鐵甲的事?
祝平炎正心慌意亂,那群土匪被眼前的正規軍嚇得四散奔逃,等土匪逃的沒影了,這四百軍隊也瞬間消失。
這四百軍隊不是仲達從城裡調來的,甚至不是人,只是霜兒製造的幻覺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