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男不太可能放棄新城率全軍返回,肯定是孤身返回,只要能在他回來之前攻下向城,就能依靠向城的城防將他拒之門外。
哪怕他是巔峰靈臺,想憑一己之力攻下一座大城也是極為困難,甚至可能殞命於此,祝平炎篤定靈臺1沒有這種魄力。
新城沒有打下來,老家向城卻丟了,向男和他的大軍一下子就成了無根浮萍,沒了後勤補給,唯一的選擇就是短時間拿下新城,到時候主動權就掌握在祝平炎手中了。
向男的大軍可能攻下新城,祝平炎這裡兩年的心血做人嫁衣,全歸了向男,但是祝平炎也不虧,向男經營多年的向城也在他手上,而且向城貴族的家眷全在他手上,想要談和就容易多了。
也可能新城守住了,向男的軍隊因為日益嚴重的後勤問題而崩潰,樹倒猢猻散,只要祝平炎有些懷柔政策,向城貴族未必個個堅定,哪怕向男是巔峰靈臺,在孤家寡人的情況下也無法對祝平炎做什麼,說不定還能被收服。
歸根結底只有一句話,攻下向城,則進可攻退可守,死棋變活棋。
望著向城守軍的天驕防線,祝平炎大喊道:“讓重步兵退下來,上重騎兵。”
在敵人側翼穩定的情況下,用重騎兵強攻步兵正面,是非常偏激的打法,更何況這些步兵是天驕,這命令等於是要用重騎的命強行破陣。
一將功成萬骨枯,兵家向來如此,為了搶這轉瞬即逝的戰機,也只能用人命堆。
-
步兵撤退後,床弩立刻瞄準敵軍,看看能不能先狙掉幾個天驕,不過這些底層天驕都很謹慎,立刻退到了後面。
祝騎上場後,這些天驕也沒有再回來,畢竟兩年過去,祝騎已經非常有名,被稱為車騎兵,意思是可以像戰車一樣衝鋒的騎兵,這些鄰居多少也有些耳聞。
這對計劃也沒什麼影響,祝騎的目的是衝開陣型,敵方天驕在不在影響不大。
不過當祝騎衝入敵陣,結果卻與祝平炎想象的完全不同,第一排騎兵撞開兩排步兵就後繼無力,第二排騎兵將敵軍前排徹底撞爛,就被第一排的自己人擋住,第三排甚至沒有接觸到敵人,為了不撞上自己人只能停馬。
由於缺口處的地形複雜,騎兵很難把速度提起來,而低速衝鋒的騎兵不可能嵌入步兵陣,導致後排騎兵失去作用。
第三排騎兵立刻後撤騰出位置,第二排騎兵隨後也撤了出來,但是衝入敵陣的第一排騎兵卻無法調轉馬頭,只能陷陣與步兵廝殺。
真實的戰鬥不是遊戲,不是說騎兵比步兵強,所以騎兵就一定能打贏步兵。
首先需要弄清楚一點,雙方都是人,在裝備與訓練相差不大的情況下,騎兵和步兵的個人戰鬥力是相同的,騎兵的優勢在馬。
戰馬給騎兵帶來了很多優勢,機動性更強,衝擊力更強,但也產生了一個劣勢,騎兵的密度永遠比不上步兵。
同樣的寬度,步兵可以上一百人,騎兵只能上五十人,那就代表這五十個騎兵要和一百步兵打。
衝鋒中的騎兵可以發揮優勢而忽視劣勢,可一旦停馬與步兵廝殺,便沒有優勢只有劣勢。
此時在鋒線上的敵軍數量幾乎是祝騎的兩倍,雖然祝騎經常對戰自身好幾倍的敵人,但兩倍的敵人和兩倍的鋒線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任何一個瞭解格鬥,或者稍微有點實戰經驗的人都應該知道,雙拳難敵四手,敵人有兩條攻擊路線,兩倍攻速,怎麼可能擋住,只能靠甲硬抗。
這也是祝騎能撐住的原因,他們靠甲硬抗也扛得住,兩個人一起打我,我是沒法擋,那就不擋,我直接無視你們的攻擊反擊。
許多敵軍被這樣不講理的反擊打死,相對應的,也有一些祝騎被殺死,畢竟步人甲也不是完全防禦。
如果是雙方對等互攻,步人甲的防禦可以算是無懈可擊,但現在兩個打一個,祝騎只能反擊一人,另一人沒有牽制,攻擊路線非常自由,就更容易攻擊到防禦薄弱的位置。
總體上來說,傷亡比例是3比10,三個祝騎換十個守軍。
這戰績放任何一支軍隊上都可以說是大勝,祝平炎卻把眉頭擰到了一起,在騎兵二度衝鋒解救第一排騎兵時,立刻派遣重步跟在後面救場。
在沒有天驕干預的情況下,祝軍重步與敵人的戰損甚至可以達到100比1。
雙方的裝備根本不在一個水平,祝軍的鐵罐頭就是給天驕準備的,沒有天驕參與,100比1祝平炎都覺得虧,就這裝備差距,沒能無傷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