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百三十八章 黑雲壓城

在城中,都是被包圍。

兩國交戰,會以山川河流為城牆,將敵人擋在外面。

就算要守城,也是去守關口,例如山海關,敵人只能從一面進攻,後方能源源不斷的運輸補給。

這是天險,是一個國家的門戶。

如果沒有這些天險,戰爭就會變得無比複雜,又會出現另一個詞,戰線。

以前解釋過軍陣鋒線,如果把一支部隊理解成一個人,那麼許多部隊駐紮組成的防線,就是一個大的鋒線,也就是戰線。

戰線比鋒線複雜得多,不過意義與鋒線相同,都是為了單面對敵,避免被繞後。

春秋時期之所以會有約戰傳統,其實也是地理影響,華北平原無險可守,雙方約戰打一場也不錯。

當然,也不是說沒有天險就沒有戰線,一座座城邑本質上就是人造天險,弱勢一方依託城邑組成戰線也是常規選項。

而祝軍的問題在於,沒有能獨立帶兵的將領。

祝軍享有各項加成,比正常情況下同等裝備的軍隊更強,但在違背系統時,也會有減狀態的時候。

比如祝軍有千夫長,按理說一千祝軍配合天驕,足以守住一座城邑。

但是系統不允許,不是將領就不能獨立領軍,千夫長獨立帶兵會不斷減士氣,時間長了甚至不需要敵人打,軍隊自己就因為士氣低迷而崩潰了。

祝軍無法構築戰線,所以只能集中兵力決戰。

他也考慮過半路埋伏田氏,只是上次埋伏魯侯讓他對巔峰靈臺心存畏懼,田氏足足有五個巔峰靈臺。

一個不好埋伏轉變成野戰,面對五個巔峰靈臺,祝軍很可能會大敗。

起碼祝平炎覺得,最穩妥的打法就是退守介城,以介城城防抵消己方劣勢。

至於困守孤城的劣勢,對祝軍的影響不大。

此時是祝軍對決田軍,但實際上真正的主角是小白,等小白解決了邊患回來,田氏只能撤併。

所以田氏不能靠圍城取勝,只能冒險強攻。

誠然,祝平炎的力量和田氏比還是差了很多,正面對決幾乎不能取勝。

但這可是守城。

介城的城防幾乎和莒父相當,田氏若真能攻破祝軍駐守的介城,就代表田氏擁有滅掉祝地的實力。

田家再強,畢竟沒有地仙,守城的自信祝平炎還是有的。

之前向男攻破向城,一是因為時間倉促,城牆未能修復,二是因為內鬼。

如今田氏大軍需要從臨淄返回介城,時間足夠修復城牆,祝平炎也不需要介城的民心,直接將貴族都趕出介城。

介城城破,祝平炎又沒有封城,城內貴族唯恐遭到荼毒,不需要組織就已經自行逃走了很多。

鑑於介城將有大戰,雖然這些人是要背井離鄉,卻也沒有太高的反抗情緒,再加上祝平炎沒有沒收他們的財產,這些人走的都很乾脆。

祝平炎倒是想把這些人都遷移到自己的領地內,只可惜那會遭到強烈反抗。

人口固然可貴,即將到來的介城守衛戰更加重要,還是不要在這個關鍵時刻鬧么蛾子了。

倒是城內投降的守軍不好處理,要讓這些人遷移去田氏領地,那就等同於放虎歸山,要讓這些人回祝地,也肯定阻力重重。

最好的辦法是學白起,直接全部坑殺。

連年征戰,讓祝平炎越來越漠視人命,可戰爭死傷是一回事,坑殺俘虜又是另一回事。

最終祝平炎還是派遣了一千騎兵,將這些人全押回祝地。

要不怎麼說慈不掌兵呢,押送俘虜的損失竟然比攻城還大。

-

安排好這些以後,田氏的大軍也出現在祝軍偵察兵的視野中,不日將兵臨城下。

祝平炎也得到了更準確的訊息,田氏一共有十二萬人。

考慮到這對田氏來說就是在家門口打仗,後方的補給很快就能跟上,其中大部分應該都是戰兵。

雖然知道田氏強大,但這種兵力還是讓祝平炎很驚訝,田氏再強大,畢竟也只是齊國的一個家族而已,就能調集十二萬人?

雖然這結果是天驕偵查出來的,應該準確無誤,祝平炎還是親自過去站在城頭,用法器遠望,果然見到黑壓壓的一片人。

雖然靠肉眼沒法知道具體人數,但透過和祝軍的比較,也能看出個大概,十二萬人不算誇張。

如果不是有絕對的信心,他不可能冒險留守介城,但此時看見黑壓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