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的君主等級提升,終於點出了第三個君主技能,祝軍全軍對天驕的傷害提高100%。
表明上看,這也許還不如祝軍數量翻倍,畢竟數量翻倍,代表攻防都翻倍。
但計算上萬的軍團級戰爭,不是這樣簡單的加減就行的。
就像之前說的,數量增加一倍,和鋒線密度增加一倍不是一個概念。
攻擊力的增加,就等於是直接增加鋒線密度。
當士兵使用近戰武器時,一個士兵的攻擊距離很有限,陣型的作用在於封鎖敵人的攻擊路線,讓士兵只需要考慮面前的敵人。
如果不涉及繞後等戰術策略,僅僅雙方正面對攻,對單個士兵而言,遠處的己方士兵對自己是沒有意義的,哪怕己方有千軍萬馬,打不過還是打不過,該被殺還是要被殺。
數量的意義在於能否包圍對方,能否以多打少,如果不能,那數量也只代表能堅持更久。
有能力發揮出數量優勢,才能用大量雜牌軍啃死精銳部隊。
有能力發揮精銳優勢,則可以逐個擊破,以少勝多。
戰爭的藝術就在於此。
天驕就是這個世界最精銳的部隊,祝軍這樣的跨時代精兵,在天驕面前也只是雜牌兵,甚至連雜牌都不如。
一群衣衫襤褸的饑民也可能打死一個全身重甲的精銳。
饑民的力量再弱,七八個一起上也能按倒精銳,精銳的實力再強,砍死十幾個也就沒力氣了。
最強的精銳與最弱的饑民之間的差距,也只是普通祝軍和覺醒期天驕的差距而已,上面還有證道,以及更加絕望的靈臺。
近戰武器在對抗天驕時顯得非常無力,無論數量是一百一千還是一萬,真正與天驕戰鬥的力量還是那麼多,不會隨數量增加。
兩萬祝軍殺不死天驕,四萬、十萬、百萬也還是殺不死。
如果不能擊潰整個陣線,還是隻能像之前一樣,耗光天驕的體力後,看著他們返回修整。
所以祝軍要全軍攜帶遠端武器,近戰頂多十個打一個,遠端可以一百個,一千個打一個。
如今已經幾乎沒有戰車敢單獨衝擊祝軍,因為他們扛不住集火。
和祝軍作戰,田軍的策略就是上靈臺。
以超過祝軍靈臺的數量攻擊祝軍炮兵,迫使炮兵和祝軍靈臺應戰,此時再派遣防禦靈臺擋住祝軍遠端火力,直到雙方近戰。
田軍近戰當然也還是打不過祝軍,解決方法依然簡單粗暴,抽調大量天驕摻進田軍。
一些驕傲的天驕可能會拒絕走下戰車,不過真正和祝軍對戰過,且珍惜自己小命的,一定舉雙手贊成。
覺醒期天驕的戰車,會被祝騎衝爛,反倒是躲進步兵,可以規避祝騎的傷害,雖然這樣他們的殺傷也會變小,總比死了強。
除了祝衛這樣的戰神級士兵,很少有士兵能在戰線上斬殺天驕,殺天驕還是要靠遠端火力或者祝騎衝鋒。
不是特別強大而且落單的證道,也會被祝騎連綿不斷的攻勢擊垮,只不過再也不會有當初那樣排成一排和祝騎對沖的莽夫了。
為了對抗祝騎,證道的車隊都結陣行動,以證道後期為主戰力,同進同退,互相照應。
祝軍大部分基層天驕依然不屑於當步兵,就算沒有戰車,他們也更願意混在祝騎中。
摻雜天驕的祝騎,戰力比曾經衝擊戰車的時候強大得多,所以也嘗試過強衝證道的車陣。
結果是兩敗俱傷,雙方都覺得自己戰敗了,各自逃走。
之後田軍增加了對抗祝軍的證道數量,祝軍也不敢再囂張,以外側騷擾為主。
應對祝軍的方法很簡單,上靈臺,擊敗祝軍的方法也很簡單,上更多靈臺。
只不過這個簡單的方法,也是可以擊敗任何軍隊的方法,每一條陣線上都需要靈臺。
之前的戰鬥中,田軍為了各方面不崩潰,只能努力維持平衡,將靈臺的數量維持在剛剛好的程度。
這次就不一樣了,齊軍靈臺大量減少,田軍可以打一場富裕的仗。
而田軍選擇的突破口,也正好是祝軍。
原因很簡單,靈臺打靈臺就是墨跡,雙方都留手,沒有巨大優勢,短時間內都不可能分出勝負。
這一戰對聯軍來說關乎勝負,對田軍卻是決定生死。
如果田軍不能迅速打出優勢,等到齊軍解決了騷擾部隊回來支援,田軍只能退回城內。
再或者打出了一定優勢,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