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人,年少時就憑藉才華聲名遠揚,可都二十多歲了,依然仕途不順。他為人仗義,有一顆赤誠之心。喬生和顧生交情很好,顧生死後,喬生時常照顧他的妻子兒女。縣裡的縣令因為欣賞喬生的文采而十分看重他,縣令在任上去世,家屬滯留當地無法回鄉,喬生不惜傾家蕩產幫忙護送靈柩,往返路程達兩千多里。因此,讀書人更加敬重他,可他的家境卻從此越發衰敗。
史孝廉有個女兒,名叫連城,擅長刺繡,也知曉詩書。父親對她十分寵愛。史孝廉拿出連城所繡的《倦繡圖》,徵集年輕人題詩,目的是為女兒挑選夫婿。喬生獻上一首詩:
慵懶的髮髻高高挽起,烏髮如綠枝般婆娑,
清晨便在蘭窗前,精心繡著碧綠的荷葉。
繡到鴛鴦時,情思欲斷,
悄悄停下針線,雙眉微微皺起。
喬生還誇讚刺繡的精巧技藝:
繡線穿梭,如同寫生般逼真,
畫幅中的花鳥,彷彿自然天成。
當年蘇蕙織錦,也並非高超技藝,
幸好憑藉迴文詩,感動了聖明君主。
連城看到詩後十分歡喜,對父親稱讚有加。但父親嫌棄喬生貧窮。可連城逢人便誇讚喬生,還派老婦人假託父親的命令,送錢給喬生補貼讀書用度。喬生感嘆道:“連城真是我的知己啊!”從此,他滿心思念,就像飢餓的人渴望食物一樣。
沒過多久,連城被許配給了鹽商的兒子王化成,喬生這才徹底絕望,但即便如此,他在夢中依舊對連城念念不忘。
不久後,連城得了癆病,病情嚴重,臥床不起。有個西域來的頭陀自稱能治好她,但需要一錢男子胸口的肉,搗碎後與藥屑混合。史孝廉派人到王家告知女婿,王化成笑著說:“這老糊塗,還想讓我剜心頭肉啊!”使者回去後,史孝廉便對眾人說:“有願意割肉的,我就把女兒嫁給他!”喬生聽聞後立刻前往,親自拿出利刃,割下自己胸口的肉交給僧人。鮮血染紅了他的衣褲,僧人敷上藥才止住血。頭陀把藥配成三丸,連城三天服完,病竟完全好了。
史孝廉想要履行承諾,先告知了王化成,王化成大怒,揚言要去官府告狀。史孝廉只好設下宴席邀請喬生,把千兩黃金擺在桌上,說:“我深感您的大恩大德,希望用這些來報答您。”接著詳細說明了自己違背諾言的緣由。喬生生氣地說:“我之所以不吝惜胸口的肉,只是為了報答知己,難道我是賣肉的嗎?”說完便拂袖而去。
連城聽說此事後,心裡十分不忍,託老婦人去安慰喬生,並且說:“憑他的才華,不會長久落魄。天下何愁沒有佳人?我夢到不祥之兆,三年之內必死,不必為了我這個將死之人與人相爭。”喬生對老婦人說:“‘士為知己者死’,不是因為美色。我只怕連城未必真正瞭解我,只要她能真正懂我,不能結為夫妻又有什麼關係呢?”老婦人替連城表明真心。喬生說:“如果真是這樣,下次相逢時,她能為我笑一笑,我死也無憾了!”老婦人離開後,過了幾天,喬生偶然外出,遇到連城從叔叔家回來,便偷偷看她。連城也轉過眼來看他,嘴角上揚,露出甜美的笑容。喬生十分高興,說:“連城真是懂我的人!”
恰逢王家來商議婚期,連城之前的病症又發作了,幾個月後便去世了。喬生前往弔唁,悲痛過度,竟昏死過去。史孝廉讓人把他抬回了家。
喬生知道自己已經死了,卻沒有什麼悲傷的情緒。他走出村子,心裡還盼著能再見連城一面。遠遠望去,只見一條貫通南北的道路上,行人如螞蟻般絡繹不絕,於是他也混在人群當中。
不一會兒,喬生走進了一座官署,正好遇到顧生。顧生驚訝地問道:“你怎麼會到這兒來?”說著就拉著他的手,要送他回去。喬生長嘆一聲,說:“我的心事還遠遠沒有了結。”顧生說:“我在這裡掌管文書,頗受上司信任。要是有我能幫忙的地方,我一定不遺餘力。”喬生詢問連城的下落,顧生立刻帶著他在官署裡轉了好多地方,終於看到連城和一位白衣女郎,正坐在走廊的角落裡,眼含淚水,眉頭緊蹙,神色哀傷。
連城看到喬生來了,猛地站起身,臉上似乎露出欣喜的神情,簡單問了他怎麼會來這裡。喬生說:“你死了,我怎麼敢獨自活下去!”連城哭著說:“像王化成這樣忘恩負義的人,你還不唾棄他,卻為我殉情,這是為什麼呢?可我今生已經不能許配給你了,只願來世再與你結為夫妻。”喬生對顧生說:“要是有別的事,你就先去忙,我甘願死去,不想再活了。只是麻煩你幫我查一查連城會託生到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