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卷三 胡氏、戲術、丐僧

氣氛融洽,之前的矛盾都拋到了腦後。主人吩咐擺上更多的酒菜,犒勞胡生帶來的隨從,大家都很高興。主人詳細詢問胡生的住址,打算去行納采之禮,胡生推辭了。

天色漸晚,點上蠟燭繼續暢飲,直到大家都喝醉了,胡生才離去。從那以後,兩家相安無事。

一年多過去了,胡生一直沒有再來。有人懷疑他之前的約定是假的,可主人堅信他會來,一直耐心等待。又過了半年,胡生忽然來了。兩人寒暄過後,胡生說:“我妹妹已經長大了。請您選個好日子,讓她來侍奉公婆吧。”主人非常高興,當即與胡生商定了結婚的日期。

到了夜裡,果然有車馬送新媳婦來了,嫁妝十分豐厚,擺滿了整個房間。新媳婦拜見公婆時,舉止溫柔美麗,非常出眾,主人十分歡喜。胡生和他的一個弟弟前來送親,他們談吐文雅,又很能喝酒,直到天亮才離開。

新媳婦還能預知每年的收成好壞,所以家裡的生計安排,都以她的意見為準。胡生兄弟以及胡生的母親,時常來看望女兒,大家都能見到他們。

戲術

有個表演桶戲的藝人,他所用的木桶容量大概能裝下一升東西,桶底是沒有的,內部中空,和一般常見的桶戲表演道具差不多。

表演的時候,藝人在街道上鋪上兩張草蓆,然後他拿著一個一升容量的容器放進木桶裡,很快再拿出來時,那容器裡就裝滿了白米。他把白米傾倒在草蓆上,接著又取米又傾倒,不一會兒,兩張草蓆上都堆滿了白米。之後,他又把米一一量好裝回容器,全部裝完後再提起木桶一看,木桶依舊是空的。這場表演最奇妙的地方就在於,能變出這麼多的米來。

利津有個叫李見田的人,有一次在顏鎮閒逛,走到了一個陶器製作的場地。他想買一個大甕,就和製作陶器的匠人討價還價,結果沒能談攏,就離開了。

到了晚上,窯裡還沒拿出來的六十多個甕,開啟窯一看,竟然全空了。陶匠大吃一驚,懷疑是李見田乾的,就登門向他索要。李見田推辭說自己並不知情。陶匠再三苦苦哀求,李見田才說:“我幫你把甕從窯里弄出來了,一個都沒損壞,它們都在魁星樓下,是不是在那裡?”

陶匠按照他說的去檢視,果然那些甕一個不少地都在魁星樓下。魁星樓在顏鎮的南山,距離陶器製作場地有三里多遠。陶匠僱了工人去搬運這些甕,整整用了三天時間才全部運完。

丐僧

在濟南有一位僧人,沒人知道他來自哪裡。他光著腳,身上穿著破舊的百衲衣,每天都在芙蓉館、明湖館等一些熱鬧的場所,一邊誦讀經文,一邊化緣募捐。人們給他酒食、錢財或者糧食,他一概不接受,要是問他到底需要什麼,他又不回答。一整天都沒見他吃過一頓飯。

有人勸他說:“師傅您既然不吃葷腥、不喝酒,就應該到山村小巷裡去化緣,為什麼每天都在這充滿酒肉香氣、喧鬧嘈雜的地方往來呢?”僧人卻只是合上雙眼,專心地誦經,他的睫毛足有手指那麼長,好像根本沒聽到別人說話。過了一會兒,又有人勸他。僧人突然睜開眼睛,厲聲說道:“我就要在這樣的地方化緣!”說完又繼續誦經不停。

過了很久,僧人自己離開了。有人跟在他後面,不停地追問他為什麼一定要在這樣的地方化緣,僧人只顧往前走,不做回應。問了他好幾遍,他又厲聲說:“這不是你們能知道的!老僧我就要在這樣的地方化緣!”

過了幾天,僧人忽然出了南城,躺在路邊,像個僵硬的人,三天都一動不動。附近的居民擔心他餓死在這兒,會連累到周邊的人家,於是聚集在一起勸他換個地方,還表示願意給他飯吃,給他錢用。僧人卻閉著眼睛,毫無回應。大家圍著他,一邊搖晃他,一邊勸說。僧人發怒了,從百衲衣裡掏出一把短刀,竟然自己剖開了肚子,把手伸進肚子裡,在路邊整理自己的腸子,很快就斷了氣。眾人都十分驚駭,趕緊報告了官府,官府用草蓆裹著他的屍體將其埋葬了。

又過了些日子,僧人埋葬的地方被狗刨開了。人們看到裹著他的草蓆露了出來。有人用腳踩了踩,感覺下面好像是空的,於是開啟一看,草蓆還是原來的樣子封著,就好像一個空繭一般,裡面什麼都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