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的角度
若干年前,我就想辦一份雜誌,刊名也起好了,叫《守望者》,但一直未能如願。我當然不是想往色彩繽紛的街頭報攤上湊自己的一份熱鬧,也不是想在躊躇滿志的文化精英中擠自己的一塊地盤。正好相反,在我的想象中,這份雜誌應該是很安靜的,與世無爭的,也因此而在普遍的熱鬧和競爭中有了存在的價值。我只想開一個小小的園地,可以讓現代的帕斯卡爾們在這裡發表他們的思想錄。
我很喜歡“守望者”這個名稱,它使我想起守林人。守林人的心境總是非常寧靜的,他長年與樹木、松鼠、啄木鳥這樣一些最單純的生命為伴,他自己的生命也變得單純了。他的全部生活就是守護森林,望雲天,這守望的生涯使他心明眼亮,不染塵囂。“守望者”的名稱還使我想起守燈塔人。在奔流的江河中,守燈塔人日夜守護燈塔,望潮汛,保護著船隻的安全航行。當然,與都市人相比,守林人的生活未免冷清。與弄潮兒相比,守燈塔人的工作未免平凡。可是,你決不能說他們是人類中可有可無的一員。如果沒有這些守望者的默默守望,森林消失,地球化為沙漠,都市人到哪裡去尋歡作樂?燈塔熄滅,航道成為墓穴,弄潮兒如何還能大出風頭?
在歷史的程序中,我們同樣需要守望者。守望是一種角度。當我這樣說時,我已經承認對待歷史程序還可以有其它的角度,它們也都有存在的理由。譬如說,你不妨做一個戰士,甚至做一個將軍,在時代的戰場上衝鋒陷陣,發號施令。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種潮流中去,去經商,去從政,去稱霸學術,統帥文化,叱吒風雲,指點江山,去充當各種名目的當代英雄。但是,在所有這些顯赫活躍的身影之外,還應該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守望者是這樣一種人,他們並不直接投身於時代的潮流,毋寧說往往與一切潮流保持著一個距離。但他們也不是旁觀者,相反對於潮流的來路和去向始終懷著深深的關切。他們關心精神價值甚於關心物質價值,在他們看來,無論個人還是人類,物質再繁榮,生活再舒適,如果精神流於平庸,靈魂變得空虛,就絕無幸福可言。所以,他們虔誠地守護著他們心靈中那一塊精神的園地,其中珍藏著他們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價值,同時警惕地望著人類前方的地平線,注視著人類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擁擠的高樓遮蔽的時代,他們懷著憂慮之心仰望天空,守衛土地。他們守的是人類安身立命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類超凡脫俗的精神之天。
說到“守望者”,我總是想起塞林格的名作《麥田裡的守望者》。許多年前,當我還是一個大學生的時候,這部小說的中譯本印著“內部發行”的字樣,曾在小範圍內悄悄流傳,也在我手中停留過。“守望者”這個名稱給我留下印象,最初就緣於這部小說。小說的主人公是一個被學校開除的中學生,他貌似玩世不恭,厭倦現存的平庸的一切,但他並非沒有理想。他想象懸崖邊有一大塊麥田,一大群孩子在麥田裡玩,而他的理想就是站在懸崖邊做一個守望者,專門捕捉朝懸崖邊上亂跑的孩子,防止他們掉下懸崖。後來我發現,在英文原作中,被譯為“守望者”的那個詞是Catcher,直譯應是“捕捉者”、“棒球接球手”。不過,我仍覺得譯成“守望者”更傳神,意思也好。今日的孩子們何嘗不是在懸崖邊的麥田裡玩,麥田裡有天真、童趣和自然,懸崖下是空虛和物慾的深淵。當此之時,我希望世上多幾個志願的守望者,他們能以智慧和愛心守護著麥田和孩子,守護著我們人類的未來。
被廢黜的國王
帕斯卡爾說:人是一個被廢黜的國王,否則就不會因為自己失了王位而悲哀了。所以,從人的悲哀也可證明人的偉大。借用帕斯卡爾的這個說法,我們可以把人類的精神史看作為恢復失去的王位而奮鬥的歷史。當然,人曾經擁有王位並非一個歷史事實,而只是一個譬喻,其含義是:人的高貴的靈魂必須擁有配得上它的精神生活。
我不相信上帝,但我相信世上必定有神聖。如果沒有神聖,就無法解釋人的靈魂何以會有如此執拗的精神追求。用感覺、思維、情緒、意志之類的心理現象完全不能概括人的靈魂生活,它們顯然屬於不同的層次。靈魂是人的精神生活的真正所在地,在這裡,每個人最內在深邃的“自我”直接面對永恆,追問有限生命的不朽意義。靈魂的追問總是具有形而上的性質,不管現代哲學家們如何試圖證明形而上學問題的虛假性,也永遠不能平息人類靈魂的這種形而上追問。
我們當然可以用不同的尺度來衡量歷史的進步,例如物質財富的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