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在此後外界的報道中自然被廣泛借用,看看那些報道的題目就知道——“牛人楊斌”、“富農楊斌”乃至“楊斌黑傳”。

至於楊斌的衣著,外界此後的報道是準確的。楊斌愛穿白色的衣服,白襯衫或者白色的短袖T恤,白褲子乃至白鞋子。這與他的“黑”形成鮮明的對比。

這樣一個細節或許有點意思,或者說,這個細節能窺見一點楊斌類似“暴發戶”的心理。在記者進入楊斌辦公室後,忘記是什麼話題引起的,楊斌突然說:“昨天晚上五里河的慶功會你看了吧?是我們贊助的。”他還說:“剛才楊鈺瑩來我辦公室了,你看見了吧?”楊斌指的是,2001年中國足球隊進軍世界盃入圍之後,在瀋陽市的五里河體育場舉行的那場聲勢浩大的“慶功會”。

這樣的細節對於記者第一次採訪楊斌並沒有什麼用處。記者採訪楊斌的目的,是為了印證楊斌的財富之路,或者說,是為了揭示楊斌何以成為“中國第二”的“黑馬富豪”。

當時的採訪錄音顯示,坐在楊斌寬大的辦公桌前,記者提的第一個問題是這樣的——

“就在明天(26日),美國《福布斯》雜誌將在紐約宣佈2001年度‘福布斯中國大陸富豪排行榜’,根據我們得到的可靠訊息,您被排在了第二位,擁有資產9億美元,僅次於劉永好兄弟。您對這個排名感到意外嗎?”

楊斌的回答是這樣的——

“《福布斯》每年評出全球最優秀的200箇中小企業,這對於企業有積極意義,對於這個結果我們也當然是認同的。事實上,9億美金是少了,我們的數字比這個還要大,整個荷蘭村如果開發完畢,價值250億以上。”

然而,採訪雖然已經開始,但是楊斌卻顯然不是那種可以讓你坐下來進行長時間的訪談的物件。

就在上述談話之間,楊斌已經吸完了兩三支“555”牌香菸,辦公桌上的電話鈴聲不斷。而原來跟記者一起等待在外面的一名外國人,此時也衝進了楊斌的辦公室,他們似乎有生意要談,兩個人講的都是並不純正的英語。

在楊斌受到置疑之後,有媒體報道,楊斌完全不懂英語,平記者數次跟楊斌的接觸看,這樣的說法是不準確的。楊斌的確到過荷蘭,雖然英語講得不好,但是還不至於“完全不懂”。而根據瞭解楊斌的人介紹,軍校出身的他對軍事倒是不怎麼感興趣,相反,對於英語和荷蘭農業,楊斌是有真的愛好。

這樣斷斷續續的訪問進行到下午4:30左右。楊斌起身了,向記者發出了命令式的邀請:“走,看看我們的工地去!”

楊斌自己開車,開的是一輛高大的TOYOTA吉普。等在樓下一同上車的,是當時楊斌的左膀右臂——上市公司歐亞農業()的副總裁兼財務總監閻闖。

閻闖坐後排,記者坐在副駕駛的位置。楊斌開玩笑:“你待遇不錯啊,這是我第一次給別人開車。”

座談式的採訪顯然是不可能了,坐在車上,記者自然也無法筆記,只能手中抓著一臺小型的採訪機,隨問隨錄,錄下的都是隻言片語。何況,楊斌要經常停車,對正在作業的工人們進行現場指示。

這時候,記者真的要慶幸此前3個多月中對楊斌及歐亞公司所做的大量“功課”。因為,楊斌的談話既不會按照邏輯向你完整地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更不會花功夫完整地向你解釋他的理念。

採訪只能變成了按照記者的理解對楊斌經歷和財富的印證。記者的問題只能類似於這樣提:“你在國外的分支機構是有15個嗎?”“在國內投資的分公司是有13個嗎?”或者問:“你為什麼要將其他公司賣掉,全部收縮到瀋陽來?”

楊斌的回答同樣都是隻言片語。他說:“這是我回國7年來第一次接受採訪。中國有句俗話,槍打出頭鳥啊。”

當記者問到1999年從四川“歐亞農業”()退出的原因時,楊斌突然說:“你對我滿了解嘛!”

是啊,3個月的“功課”豈能白做?“我都關注你3個月了。”記者說。

“那件事情你不要寫,”楊斌顯得很嚴肅,不過他還是回答記者,“當時的政策不允許外資投資國內上市公司,我是第一大股東,卻不能做董事長。後來我要建設荷蘭村,董事會不認同我的理念,我就只好退出。”

聯絡以後與楊斌的接觸以及外界對楊斌的報道,楊斌講話的“沒有邏輯”是值得推敲的:第一,如果楊斌真的思維沒有邏輯,這當然要歸咎於他的修養;第二,如果楊斌可以講得很清晰卻故意東一句西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