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責不僅於事無補,而且會造成孩子對父母感情的疏遠。以後再發生這種事情,他們可能會故意隱瞞父母,從而使孩子養成說謊的習慣。

賞識孩子,應該對孩子不小心的行為給予寬容。這樣不僅可以安慰孩子的心靈,更重要的是讓孩子透過這件事情吸取有益的經驗教訓;而一味地訓斥和打罵,只會讓孩子感到恐懼,卻淡忘了事件本身。

有時候,孩子可能會因為好意而不小心給父母造成傷害,這時候,父母的寬容就顯得更加重要了。要做到在寬容中教育孩子,真正讓孩子吸取教訓。

上述案例中兒子的行為就是出於一個美好的願望,只是在方式上出現了失誤,而絕非惡意。作為父母,對孩子這樣的過失該如何應對?

再貴重的物品都比不過孩子重要!同樣是孩子亂畫的故事,但結局卻是不一樣的:

陳莉剛搬了新家,看著剛裝飾好的新房,她的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一天晚上,她和老公都要加班,只好讓女兒自己在家。陳莉回到家後,發現潔白的牆壁上被女兒畫得亂七八糟,還寫上了“爸爸媽媽我愛你們!”幾個大字。

女兒看到媽媽回來了,高興地對媽媽說:“媽媽,你看我畫得好嗎?”

陳莉看著女兒興奮的表情,放棄了本來訓斥女兒的想法,和藹地對女兒說:“你畫得真好,謝謝你,爸爸媽媽也同樣愛你。不過,你看這潔白的牆壁,被你畫上了畫,寫上了字,就像別人在你白白的小臉上寫字一樣,你會高興嗎?所以說牆壁也會非常難受的。以後記住不要在牆上畫畫,應該在紙上畫,最好是在自己的圖畫本上畫,那樣多好啊。”

女兒看看被自己畫得亂七八糟的牆壁,又摸摸自己的臉,羞愧地對媽媽說:“媽媽我錯了。”

“嗯,這才是媽媽的乖女兒。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所以媽媽不怪你。不過星期天要和爸爸媽媽一起給牆壁洗臉,好嗎?”

“好啊,我要給牆壁洗臉,讓它乾乾淨淨的。”女兒拍著小手說。

當孩子本意正確、方式錯誤的時候,父母首先應該對孩子的本意給予賞識,然後幫助孩子分析錯在哪裡,並教給他正確的方法,指導孩子的生活和學習。

受到父母賞識、寬容和教育的孩子,會在愉快中接受父母的建議,時刻記住自己的失誤,並在以後逐步改進或改正。

當孩子不小心損壞了家裡的物品或傢俱,父母不要對孩子發火,而應該給他們寬容和安慰。告訴他們:“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以後注意點哦!”

當孩子出於好意卻做了壞事,造成比較大的損失時,不要暴跳如雷,甚至傷害孩子。應該告訴孩子:“謝謝你的好意,但是你的方法錯了,結果讓父母非常傷腦筋,以後應該這樣……”

細節27 寬容孩子的壞習慣

這幾天,媽媽發現浩浩總是用舌頭舔自己的手指,動作非常快,也就是1秒鐘左右,媽媽想阻止都來不及。

媽媽非常生氣,對浩浩說:“你從哪裡學來的壞毛病,以後不要再舔了,聽到沒有?”“我跟幼兒園一個小朋友學的,我剛開始只是學著玩,後來就忍不住要這樣了。”浩浩委屈地對媽媽說。“你看多髒啊,怎麼不學人家好呢,偏要學這些壞毛病嗎?以後改不了就打你!”媽媽生氣地對浩浩說。

這時,浩浩一邊答應著要改,一邊又不自覺飛快地舔了一下手指。媽媽看到了,上去就給了浩浩一巴掌,浩浩哭了起來。“看你還舔不舔,再舔我還打你!”媽媽大聲訓斥。“我不敢了!”浩浩一邊哭,一邊對媽媽說。

可是浩浩並沒有改掉這個壞毛病,還是會不自覺地用舌頭舔自己的手指。媽媽為此打了他好幾次,可情況沒有很大改觀。

孩子總歸是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毛病。有的父母一旦發現孩子的毛病“屢教不改”就不能容忍,常常對孩子發脾氣,甚至打罵孩子。家長這樣做不僅不能幫助孩子改正壞習慣,相反,還會影響親子關係,造成孩子的心理障礙。那麼,如何才能幫助孩子糾正壞習慣呢?

從賞識教育的角度出發,當孩子養成一些壞習慣時,父母首先應該表現出寬容的態度。有壞習慣的孩子並不是壞孩子,有時候,他們自己也不喜歡這些壞習慣,但又無法控制自己不去做已經習慣的事。因此,父母應該理解孩子,對孩子的壞習慣抱以寬容的態度。在幫助他們改正缺點的過程中,堅持賞識和鼓勵孩子,用賞識的語言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壞習慣,並對孩子的進步給予讚揚。要知道,父母一個讚許的微笑,一個會意的眼神,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