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子女的過度的近乎病態的溺愛,培養、助長了子女的自私心理與生活、工作的低能懶惰,使其心理長期處於亞健康狀態,向病態方向發育生長。是父母親手將子女,慢慢推到了家庭小皇帝與公主的位置上,用滿腔心血將子女培養成了一株溫室裡的病態花朵,滿腹的望子成龍的希望,終成一場心酸的空夢。
過度溺愛,無異於將子女放進了恆溫的病毒細菌培養箱內;嬌慣子女,客觀上在催肥逆子逆女,無異於親手殺子毒女!
啃老族群的出現,其現象本質是年輕人利用血緣關係,到了生理、心理成熟年齡,卻拒絕自立,拒絕長大為成年人,繼續賴在父母懷裡生活,當屬一種吞食剝削父母的經濟行為,亦是一種不勞而獲的寄生式生活方式,其危害是不言而喻的,任期發展擴大蔓延,在大的層面上,無疑會使未來國民整體道德素質弱化;在小的層面,則是在提前預支父母的養老儲蓄基金,從而大幅降低父母們退休後的晚年生活質量!啃老族群現象說明:此族群青年,是生理發育成熟,但其心理發育沒有同步成熟,在心理的成長髮育方面,出現了令人憂慮的病態畸變!
啃老族現象的出現,令人深思,亦令人堪憂,更令人警醒!給啃老族斷奶,迅速提升其自立能力,已事在必行,刻不容緩;當斷不斷,必生後患,且後患無窮,古今中外,概莫例外!
望子成龍,到望子成蟲,兩者相距並不遙遠,僅半步之遙! 。。
17 “兒子坐著,老爸站著”引發的憂思
百善孝為先。中國是個歷史悠久的禮儀之邦,在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文明中,忠、孝、義是做人的一種美德,在家孝敬父母,是做人的基本道德標準與要求。中國曆代名儒雅士、英雄好漢們,對孝道均極為推崇備至,並身體力行,有關孝道的典故、事蹟多得不勝列舉,可謂層出不窮。幾乎每個時代,都會出現一批傑出的孝子與孝女,成為人們行孝的楷模。
最近,在報上讀到一則報道,黑龍江省34歲青年農民郭永山,到山東煙臺打工,在老闆賴欠工錢,身上僅有兩元錢的窘迫狀態下,為了回家探視重病在身的老母,沿鐵路徒步行走八十天,穿越兩市五省,風餐路宿,歷盡諸多磨難險境,跋涉數千裡,終於回到家鄉為老母盡孝,讓老母在臨終前滿足地闔上了雙眼。拳拳孝子之心,讀來委實令人感動,催人淚下。
看了這個故事,我們把大道理放在一邊,單從做人這一角度來講,子女就應善待老人,因為老人有恩於子女。作為子女,盡己所能把老人的生活安排得好些,再好些,使老人安度晚年,以此回報白髮高堂的養育之恩,怎麼孝順也不過分。
反過來,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老師,父母的言行對子女有極大的影響。俗話說:“養不教,父之過。”可見在教育子女方面,為父的責任重大。子女倘若日後出人頭地,為父的臉上自然光彩照人,說明為父教子有方;萬一子女不爭氣,淪為吃喝嫖賭的酒色之徒或酒囊飯袋,甚至成為階下囚時,為父的便顏面無光,在眾人面前矮了三分,挺不直腰板,頗有虧對列祖列宗、愧對江東父老的自責心態。故此,“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便成了天下父母們的共同美好心願。
記得數月前,有對父子到家中拜訪。因家中還有其他客人。妻搬出僅剩的一隻圓凳讓座,本以為做兒子的會恭立一側,讓老爸落座,沒料到身材比老爸還高出半頭的兒子,卻旁若無人、當人不讓地一腚坐下,老爸卻神色自然、十分習慣地站立一邊。閒聊中知道他是一農村中學教師,兒子是讀高二的在校高中生,是班級裡的學習尖子。提起兒子的學習成績,做老爸的滿臉現出自豪,侃侃而談,滔滔不絕,誇耀之情,溢於言表,兒子就那麼安然坦然地靜坐在那裡。等這對父子走了之後,妻撇撇嘴說:這樣不懂事的兒子,即使將來考上博士,做父母的也不心甜。當夜,在下久久未能入睡,那對父子的身影,在腦海裡許久揮之不去。
兒子坐著,老爸站著。做為中學教師的兒子,雖然是年級高材生,但這樣的場面實在有些出乎人們的預料之外,肯定不是人們所期望見到的德智體全面教育的最佳結果,至少在德育孝道方面沒有及格,兒子的道德情商指數尚未達標。
中華民族歷來有著尊老愛幼、上慈下孝的傳統美德,做人要做有良心的人,做子女要做有孝心的子女。對孝子人人敬重,對逆子人人憎恨。因為大家明白: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順,都不養,那還叫人嗎?
兒子坐著,老爸站著,雖然有些嚴酷、有些悲哀,但卻是客觀現實。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