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國家的接觸,羅馬自由民上層在衣飾、住房、飲食、宴會等方面都逐漸奢華起來。當時,羅馬社會上掀起了以過希臘式生活為時髦的“希臘熱”,而其結果正如詩人賀拉斯指出的那樣:“被俘虜的希臘,俘虜了它的征服者,並巧妙地蠱惑了粗魯的拉丁姆。”

那時,有大批的自由民破產,淪落為遊民無產者,他們不思勞作,只依靠社會供養。在公元1世紀時,僅羅馬城內就有20萬~30萬遊民。他們雖孑然一身,但因享有公民權,自以為高人一等,“為了麵包與快樂”整日流浪街頭。每逢節日他們就喝彩起鬨,要統治者施捨食品和戲票。不管是什麼人,只要能多出賄選錢,多搞幾場大規模角鬥和戲劇表演,他們就投他的票。這些“道德水準低下的烏合之眾”,在全國約有80萬人,他們出賣選舉權,作偽證,告密,只要能滿足他們的貪慾,便不辨是非,不分美醜善惡,把羅馬公民素有的美德喪失殆盡。

羅馬城郊有一塊古羅馬時期的墓地,有一塊殘碑上面刻著這樣的墓誌銘:“沐浴、飲酒、戀愛,確實損害人的健康,但卻使人快樂。”在城中殘存的一堵石壁上,至今仍可以依稀見到“打獵、進浴場、看角鬥、尋歡作樂,這就是人生”的字樣。這就是當時羅馬人的人生觀念,也是他們的生活寫照。

“宗教是人民精神上的鴉片”。正當羅馬的奴隸制已經盛極而衰,政治日益腐敗,社會道德普遍墮落之時,興起於猶太人中的基督教傳入了羅馬。它最初流行於下層社會,後來由於不少富人皈依教會,捐獻財產,在信徒中建立了較大權威,逐漸取得領導地位。最後,羅馬皇帝把基督教定為國教,成為帝國統治的精神工具。基督教遂由過去提倡平等、博愛、互助互濟的思想,轉變為鉗制思想、敵視異端的文化專制主義的代表。它提倡神學,反對人學,宣揚矇昧,否定理性,致使古希臘、羅馬的文化傳統遭到嚴重破壞。基督教狂熱地“焚書坑儒”,推翻過去的一切,把羅馬人原有的富於創造性的自由思想,富於進取心、積極向上的理想和情操都破壞無遺,使帝國晚期的整個社會和整個羅馬民族,完全處於精神頹靡、矇昧無知的狀態。羅馬人除了祈禱、懺悔、高舉聖像遊行以外,根本就沒有精神生活。羅馬人失去了辨別是非、善惡、美醜的能力,整個精神文明趨於破產。

帝國後期,羅馬統治者竭力從軍事上鞏固政權。他們千方百計收買軍心,給軍隊以數不清的賞賜和飲宴,說不完的賽馬和看戲活動,使士兵戰鬥力大大削弱。餉銀、賞賜、贈與成為士兵應享的權利,而保衛國家則不再是應盡的義務。所有的羅馬軍隊紀律廢弛,甚至放棄和出賣武器,不穿鎧甲,不戴頭盔,也放棄了在營地設防的習慣,無法抵禦敵人的攻擊。當蠻族騎兵進攻時,他們當然就只有逃跑了。因此,有人說:“一股狂放的享樂腐化風,吹垮了羅馬帝國大廈。”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一章 永恆的羅馬(6)

羅馬帝國在公元3世紀時明顯進入衰落時期,這一時期羅馬經濟衰竭,政治混亂,矛盾尖銳,內戰不斷,史學家把這種現象稱之為“3世紀的危機”。奴隸制經濟的崩潰使羅馬帝國後期出現了政治軍事危機,帝國陷入日落西山、氣息奄奄的境地。公元395年,狄奧多西皇帝在生命垂危之際,將帝國東部交由其長子統治,西部則交其幼子治理。從此,作為皇室徽記的山鷹被畫成了兩個腦袋,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

早在帝國前期,義大利半島上的農業就已經開始衰落。後來,一些地主貴族又把他們的大農莊改為牧場、魚塘,或者乾脆任其荒蕪,作為放牧、圍獵的場所,以致義大利的許多地區都變成了人煙稀少的荒野。隨著農業生產的萎縮,工商業迅速蕭條,許多城市由商貿繁榮的通都大邑變為小市鎮。羅馬的流通銀幣由於含銀量連年遞減,到公元2世紀末竟跌到僅有原來價值的1/40。貨幣危機更增加了貿易上的困難,羅馬經濟陷入全面崩潰的深淵。再加上連年饑荒,瘟疫流行,帝國境內的人口急劇減少。一連串的天災人禍,使盛極一時的羅馬帝國無可避免地走上了衰落的道路。

接下來,帝國後期的危機和古典文化的衰落愈演愈烈,到帝國末年,羅馬奴隸主階級的自我表現終於使他們的政權徹底摧毀。於是,古典文化不得不退出歷史舞臺,一度為羅馬奉為最高理想的自由、理性與法制蕩然無存。

基督教發展並最終成為羅馬的國教以後,也成為了毀壞古典文化的兇手。基督教能為皇帝效勞,卻不能容忍古典文化的存在,為加強教會在文化精神領域唯我獨尊的地位,它對古典文化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