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望,一邊是江,一邊是湖,又有那山色一轉圍著,又遙見隔江的山,高高低低,忽隱忽現。馬二先生嘆道:“真乃‘載華嶽而下重,振河海而不洩,萬物載焉’!”吃了兩碗茶。肚裡正餓,思量要回去路上吃飯,恰好一個鄉里人捧著許多燙麵薄餅來賣,又有一籃子煮熟的牛肉,馬二先生大喜,買了幾十文餅和牛肉,就在茶桌子上盡興一吃。吃得飽了,自思趁著飽再上去。
走上一箭多路,只見左邊一條小徑,莽棒蔓草,兩邊擁塞。馬二先生照著這條路走去,見那玲瓏怪石,千奇萬伏。鑽進一個石隙,見石壁上多少名人題詠,馬二先生也不看他。過了一個小石橋,照著那極窄的石磴走上去,又是一座大廟,又有一座石橋,甚不好走,馬二先生攀藤附葛,走過橋去。見是個小小的祠字,上有匾額,寫著“丁仙之祠”。馬二先生走進去,見中間塑一個仙人,左邊一個仙鶴,右邊豎著一座二十個字的碑。馬二先生見有籤筒,思量:“我困在此處,何不求個籤,問問吉凶?”正要上前展拜,只聽得背後一人道:“若要發財,何不問我?”馬二先生回頭一看,見祠門口立著一個人,身長八尺,頭戴方中,身穿繭綢直裰,左手自理著腰裡絲絛,右手拄著龍頭柺杖,一部大白鬚直垂過臍,飄飄育神仙之表。只因遇著這個人,有分教:慷慨仗義,銀錢去而復來;廣結交遊,人物久而愈盛。畢竟此人是誰,且聽下回分解。
第十五回 葬神仙馬秀才送喪 思父母匡童生盡孝
話說馬二先生在丁仙祠正要跪下求籤,後面一人叫一聲,馬二先生,馬二先生回頭一看,那人象個神仙,慌忙上前施禮道:“學生不知先生到此,有失迎接。但與先生素昧平生,何以便知學生姓馬?”那人道:“‘天下何人不識君,?先生既遇著老夫,不必求籤了,且同到敝寓談談。”馬二先生道:“尊寓在那裡?”那人指道:“就在此處不遠。”當下攜了馬二先生的手,走出丁仙祠,卻是一條平坦大路,一塊石頭也沒有,未及一刻功夫,已到了伍相國廟門口。馬二先生心裡疑惑:“原來有這近路!我方寸走錯了。”又疑惑:“恐是神仙縮地騰雲之法也不可知。”來到廟門口,那人道:“這便是敝寓,請進去坐。”
那知這伍相國殿後有極大的地方,又有花園,園裡有五間大樓,四面窗子望江望湖。那人就住在這樓上,邀馬二先生上樓,施禮坐下。那人四個長隨,齊齊整整,都穿著綢緞衣服,每人腳下一雙新靴,上來小心獻茶。那人吩咐備飯,一齊應諾下去了。馬二先生舉眼一看,樓中間接著一張匹紙,上寫冰盤大的二十八個大字一首絕句詩道:南渡年來此地遊,而今不比舊風流。
湖光山色渾無賴,揮手清吟過十洲。
後面一行寫“天台洪憨仙題”。馬二先生看過《綱鑑》,知道南渡是宋高宗的事,屈詣一算,已是三百多年,而今還在,一定是個神仙無疑。因問道:“這佳作是老先生的?”那仙人道:“憨仙便是賤號。偶爾遣興之作,頗不足觀。先生若愛看待句,前時在此,有同撫臺、藩臺及諸位當事在湖上唱和的一卷詩取來請教。”便拿出一個手卷來。馬二先生放開一看,都是各當事的親筆,一遞一首,都是七言律詩,詠的西湖上的景,圖書新鮮,著實讚了一回,收遞過去。捧上飯來,一大盤稀爛的羊肉,一盤糟鴨,一大碗火腿蝦圓雜膾,又是一碗清湯,雖是便飯,卻也這般熱鬧。馬二先生腹中尚飽,因不好辜負了仙人的意思,又盡力的吃了一餐,撤下傢伙去。
洪憨仙道:“先生久享大名,書坊敦請不歇,今日日甚閒暇到這祠裡來求籤,”馬二先生道,“不瞞老先生說,晚學今年在嘉興選了一部文章,送了幾十金,卻為一個朋友的事墊用去了。如今來到此處,雖住在書坊裡,卻沒有甚麼文章選。寓處盤費已盡,心裡納悶,出來閒走走,要在這仙祠裡求個籤,問問可有發財機會。誰想遇著老先生,已經說破晚生心事,這籤也不必求了。”洪憨仙道:“發財也不難,但大財須緩一步,目令權且發個小財,好麼?”馬二先生道:“只要發財,那論大小!只不知老先生是甚麼道理?”洪憨仙沉吟了一會,說道:“也罷,我如今將些須物件送與先生,你拿到下處去試一試。如果有效驗,再來問我取討;如不相干,別作商議。”因走進房內,床頭邊摸出一個包子來開啟,裡面有幾塊黑煤,遞與馬二先生道:“你將這東西拿到下處,燒起一爐火來,取個罐子把他頓在上面,看成些甚麼東西,再來和我說。”
馬二先生接著,別了憨仙,回到下處。晚間果然燒起一爐火來,把罐子頓上,那火支支的響了一陣,取罐傾了出來,竟是一錠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