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李書陽提出有危險的時候,李明海第一時間以為是進山打獵,李壯在去年沒下雪的時候基本天天都會往城裡去,而且每次回來都會揹著糧食。
村裡的巡邏隊又不是瞎子看不出麻袋裡面的玉米。
巡邏隊將這事彙報給李明海,李明海還猜不出黑市做買賣就是豬了。
可大隊那邊都不追究,李明海自然是不願意多管閒事的。
眾人聽見李明海的話紛紛點頭,要是敲定了水產市場的供應,那以後李家村也是有副業的村子了。
每到年底總是聽見大隊還有周莊那邊又分了多少多少錢,心裡怎麼可能不羨慕。
可羨慕有什麼辦法,只能幹看著,誰讓李家村沒有人家那種優勢呢。
“隊長我找你有件事跟你商量一下。”
李書陽將李明海拉到一旁說道。
“你說。”
李明海心裡格外的開心,李書陽提出的這個建議李明海心裡非常高興,要是真的做成了,以後李家村的日子也能好過不少。
“是這樣的,我聽說你手裡有大學推薦名額,我們廠有一個正式工名額想找你換,你看你這邊願不願意。”
李書陽小聲的說道。
李明海聽見這話疑惑的看了李書陽一眼。
“一個正式工換一個名額加上120塊錢隊長你可一點不虧。”
李書陽笑道。
正式工不比臨時工,一進廠就有275的工資而且該有的福利是全都有。
還有住房問題,婚事問題,包括你死廠裡都給你包圓了,就算死工作也能讓家裡人頂。
但大學好處更多,一旦畢業就是各個單位的香餑餑,但最好別是工農兵大學出來的。
後來放開高考,工農兵大學這些人的地位就非常尷尬,因為工農兵大學的人文化水平參差不齊,有些人甚至連小學都沒上過直去的大學。
突然上大學其實根本就聽不懂講的什麼,但畢業證是會發給他們的。
李明海他們推薦的名額不一定是去那個學校,有可能直接進入最高學府,看個人的運氣。
一般高中畢業的人推薦都是去好的學校比如醫學院這些地方。
李明海聽見還有120塊錢的補貼頓時點了點頭,有了這筆錢在吳傳華那邊也好透過,不然單一個工作落不到自己頭上。
這也是為什麼黑市還會有工作出售的原因,只是農村很多人沒錢也買不起。
“行,我去大隊跟大隊長說一聲,你去告訴那人想辦法來咱們公社就行。”
李明海頓時臉上就有了一絲的喜悅。
自己小兒子馬上就要畢業了,讀了那麼多年的書讓回來種地李明海是有些不甘心的,這段時間一直往大隊跑就是希望能去混一個代課老師的名額。
沒想到這瞌睡來了就遇到枕頭了。
李書陽點了點頭。
自從開始下鄉插隊以來,這事一直沒有停止過
68年當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66、67、68年三屆學生,後來同為插隊的知青被稱為“老三屆”,幾乎全部前往農村支援。
一共9年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總人數達到1600多萬人,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來到了鄉村。
全國城市居民家庭中,幾乎沒有一家不和“插隊”下鄉聯絡在一起。
從1970年到1973年,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人數銳減,這三年大城市嚴重缺少知識工人,使應屆初高中畢業生大部分留城,一部分在鄉下的知識青年也透過招工回城。
導致工廠職位出現嚴重的飽和現象。
1974年到1976年城市中學畢業生的出路又開始以上山下鄉為主。
1977年是最後一批下放知青,不過沒多久就開始高考,返城的理由也逐漸多了起來辦病退各種理由往城裡陸續回來。
知青也分為兩種知青,一種是有工資的兵團知青,他們跟工人一樣每個月都是領工資的,只是兵團知青有多艱苦不提也罷,而且管控非常的嚴格,反正比插隊的人艱苦很多。
另一種就是插隊,沒有工資靠工分吃飯,但相對兵團知青來說自由,要是家裡有錢的話,過得就像是蘇曼那樣,一個月家裡寄來五塊錢買糧食都得買幾十斤。
隨便幹一點輕鬆的活,每天混6-7個工分日子過得比大多數人都愜意。
村裡的白菜一分錢都要買好幾斤。
對於李明海來說能拿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