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十九章 收編

張叔夜見宋江如此識趣,這也表明了宋江是真心投誠,裁減、整編一事自然沒提,同時返還了宋江所部的武器甲冑。

蘭霖也看過《水滸傳》,知道梁山眾人的結局不好,不過不妨礙他喜歡,尤其喜歡水滸中的林沖、武松二人的俠肝義膽,恩怨分明的性格。

【林沖

職務:宋江匪寇第六位頭領

品級:無

等級:一流武將】

【武松

職務:宋江匪寇第十二位頭領

品級:無

等級:一流武將】

一個是騎戰高手,一個是步戰高手,便趁這幾天工夫,天天去宋江軍營,打著切磋武藝的幌子套近乎,拉攏關係,當然三十六位中頭領別想拐走。

宋江手下三十五個頭領(三十六天罡星原型)個個都有所長,武藝也確實高強,最次的都有二流武將水平,一流武將更是有十幾個,使蘭霖眼饞不已!

不說別的,搞好關係,先混過臉熟總沒有錯的。

不過蘭霖最在意的是軍師吳用,蘭霖在腦中搜尋過,歷史上的宋江副將名叫吳佳亮,就是吳用,全軍的智囊靈魂人物。

此人正是蘭霖所缺少的軍師謀士人才,現在要想挖過來可能性不大,給他留個好印象還是可行的。

對吳用開玩笑的說道:

“吳先生可信命否?將來如沒有去處可隨時來蘭某處,決不食言!”

說完還遞給他一個身份令牌,沒有刻名字的一種。

蘭霖樂此不疲,同樣的話自然是對宋江以外的三十四名頭領也說了,不過並沒有揹著宋江,搞得宋江很是窩火,不過也不敢發作。

當然這只是說說而已,為以後留下伏筆。

張叔夜與蘭霖部隊更重要的任務是監視宋江所部到達汴京不出亂子的,宋江也清楚,所以宋江才那麼下本錢好心送人送馬,留個好印象,更多的是表明自己投誠態度。

一切都準備妥當開始出發時,歙州知州曾孝蘊才率領平叛大軍姍姍來遲,其實曾孝蘊乃是純粹文官,哪裡懂軍事,也不是京東路的官員,而是江南的官員,這就看出徽宗朝堂有多麼昏庸了。

讓一個沒有打過仗的江南文官去山東平叛,想想都覺得是多麼的荒唐。

曾孝蘊聽說張叔夜已擊敗宋江匪寇,而且只有幾千人馬,就想來撈些功勞的。

哪知張叔夜不是一般文官,做事雷厲風行,捷報早已上報朝廷,朝廷的聖旨都已下達才知道訊息,緊趕慢趕的來到海州,別人都要去赴任了。

他知道自己的仕途如不意外話已經到頭,因為歙州歙縣正是方臘起義地點,正是他管轄範圍內,雖是因花綱石事件而起,但作為知州多多少少會受到仕途影響。

也沒有心情見張叔夜了,直接讓平叛大軍自行各回自駐地,自己直接掛印回河南府老家了。

戰事結束,蘭霖便立馬給知州張孝純和家裡、師父各自寫了封書信說自己去汴京任職,畢竟出來打仗倆個多月,家裡難免擔心。

馬小小與藍鳳兒看到蘭霖回信,是又高興又擔憂,因為信上說宋江已經投降,要去汴京赴任,距離這麼遠,何時才能再回來。

話說蘭霖在行軍路上就對新加入的原梁山士卒進行整編,分成兩個新兵營,由李季、石青分別擔任營指揮使,張嶺、劉金擔任營副指揮使,營虞侯職位暫時由蘭蔻、陳散擔任。

整編完成就在路上開始邊行軍邊拉出來訓練,武裝越野,行軍陣型等,邊走邊訓練。

那時整得梁山新兵們哭爹喊娘,其他隊伍都對他們抱以同情目光。

蘭霖這時對新兵說道:

“達到汴京之前隨時可以離開,絕不阻攔,不過事先宣告願意留下的必須遵守本將軍的軍規軍紀,否則到時誰若犯了,軍法從事。”

蘭霖這樣做的目的有兩個:一個是剔除不願留下的人,畢竟強扭的瓜不甜,二個是對新兵能力的摸底。

不得不說宋江送的一千人,確實是精銳,身體素質和作戰經驗都非常豐富,缺點就是沒有真正歸心和軍紀差。

蘭霖為了留下真正願意的,也說明了餉銀足額髮放,優秀的提拔為將領。

隊伍二十多天就到達到京畿路,便有樞密院官員前來通知,命張叔夜所部二千多兵馬去侍衛步軍司(全稱侍衛親軍步兵指揮使司,與侍衛馬軍司、殿前都指揮司合稱三衙)報到,張叔夜本人去吏部述職。

蘭霖所部去侍衛馬軍司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