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七十五章 伐遼(三)

氣,不再言語。

童貫心腹親信副都統制楊可世也憂心忡忡說道:

“我軍各方面皆沒有準備妥當,如何能伐遼…”。

坐在一旁的雄州知州和詵為拍童貫馬屁,於是嘲笑楊可世道:

“楊將軍身為童帥心腹愛將,又是有名的萬人敵猛將,居然呈遼國之威風,滅自己士氣,連日薄西山的遼國也怕,真是可笑!”

童貫也不高興的道:

“本帥是依照官家之計策執行,和平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可能性極大,所以其他些許小事不提也罷!”

意思是警告他不要不識抬舉。

其實趙佶的決策收復燕雲地區沒有錯,錯的是你自己沒有看清,自己是否有匹配的實力去收復,怎麼收復,小看別人,高估自己。

王稟乘機也勸阻道:

“童帥,伐遼之事還是應從長計議,我軍既無出師之名,又根本沒有做好作戰所需糧草軍需,請問童帥這仗該如何打?”

童貫見三位統兵主將都反對此時伐遼,非常不高興,陰陽怪氣道:

“王正臣(王稟字),官家任命你為副都統,是為了借你威名收復燕雲十六州的,不是讓你來拆臺的,啍!”

明著說王稟,實則說得是种師道。

王稟、楊惟忠、王淵、种師中等大部分西軍將領都不想打這種無把握的仗,原因很簡單,最主要的是掣肘太多,連都統制种師道也只能指揮中軍那兩萬人馬,其他軍陣,沒有童貫軍令,是指揮不動的。

連最基本的糧草物資都沒有準備齊全,更不用說武器甲冑了,這仗怎麼能打贏。

即便打仗打贏了也是童貫指揮有方的功勞,加官晉爵的也是童貫和朝堂的那幫文官大臣,而拼死拼活的武將最多加些虛銜,職權是不會增加的,要加也是戰時臨時差遣增加,打完仗既撒消,回去任本來軍職。

打輸了背黑鍋的,不用說全是他們底下這些武將,被安上作戰不力等罪名,輕者丟官去職,重者殺頭抄家,而童貫和朝堂文官大臣屁關係沒有。

宋朝的武將是不能單獨領軍作戰的權力,對武將有很大的猜忌,在朝堂上是一點話語權都沒有,北宋是歷史上武將地位最低的,因為宋朝太祖趙匡胤就是擁兵自重得的天下。

而且戰功多了也會遭皇帝猜忌,狄青、岳飛就是典型例子。

各個將領聽种師道都反對這樣說,都紛紛出列嚷著等準備好後再出征伐遼。

童貫再差也統軍二十餘年,也知道大軍情況不容樂觀,被說得啞口無言,心裡想道,此時正是用人之計,不方便懲罰他們,只能等收復燕雲地區後,再來收拾這些不聽話的武將。

种師道並不懼怕童貫,西軍、乃至宋朝中最大的將門世家就是種家軍,已經存在有一百多年的時間,勢力根深蒂固。

种師道見童貫指桑罵槐,暴脾氣上來反罵道:

“你為了一己私慾,置二十五萬將士性命於不顧,你居心何在?”

童貫見种師道這麼不給面子,非常生氣,不過卻奈何不了,怕种師道不聽軍令擅自做主,於是道:

“你等只需聽軍命行事即可,伐遼之事由本帥一人作主!

停頓了一下,又怕种師道不遵軍令,又道:

“另命和知州為東路軍副都統制!散會!”

种師道聽完負氣而走,大會開得不歡而散。

童貫讓雄州知州和詵任种師道副手,實則監督他。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