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偏將李明大人的奏報,請陛下閱覽,一邊說一邊從懷裡摸出來一封奏報。
一名太監連忙上前,接過奏報後又交給了李逸風,李逸風看著奏報,臉上露出驚訝之色,一時間也是緊張不已,心亂如麻,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計程車兵見陛下還在愣神之中,猶豫了一下,壯著膽子結結巴巴的說道∶啟稟,陛下,偏將大人,猜測這是吐蕃的先遣部隊,後續,恐怕,還有更多敵軍來襲,望陛下速派援軍鎮守邊關,以保我朝邊境安寧,護百姓周全!”
下面的大臣們聽聞此訊息,也都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有的大臣看著上面的臉色蒼白的陛下,心中不免露出了擔憂之色,喃喃自語道,陛下還是太年輕了啊!
右丞相聽到後,連忙附和道,誰說不是呢?
要是當初大皇子或者二皇子登基為帝,今天面對這樣的事情,也許就不會這樣失態了。
聽到這裡,剛才說話的大臣看了一眼右丞相,不再言語。
有的大臣則在心中謹慎思考,權衡利弊。
在上面的皇帝李逸風眉頭緊鎖,目光中透露出憤怒與憂慮。
他緊握著龍椅的扶手,沉聲道:“這吐蕃竟如此猖獗,膽敢侵犯我朝邊境,殺我百姓!”
李逸風掃視了一眼下面的群臣,說道:“諸位愛卿,對於此事,你們有何看法?”
一位老臣站了出來,拱手道:“陛下,此事刻不容緩。當速速調遣精銳之師前往茂州府,擊退吐蕃敵軍,彰顯我朝國威。”
另一位大臣則說道:“陛下,發兵增援需考慮諸多因素,如糧草輜重、行軍路線等,還需謹慎謀劃。”
皇帝李逸風沉思片刻,說道:“邊境百姓受苦,朕心難安。無論如何,都要儘快擊退敵軍,保境安民。
傳朕旨意,令兵部速速擬定增援方案,調集兵馬糧草,不得延誤!”
兩名士兵叩頭謝恩:“陛下聖明,茂州府百姓定對陛下感恩戴德,翹首以盼援軍早日到來。”
大殿內氣氛凝重,眾人皆知,一場邊關保衛戰即將打響,就是不知道這結果如何。
很多大臣都露出了擔憂之色……
很快早朝結束後,皇帝李逸風欲返回寢宮稍作歇息,左丞相卻匆匆趕來,攔住了他的去路。
左丞相神色焦急,拱手行禮道:“陛下,臣有事要奏。”
李逸風停下腳步,微微皺眉,問道:“丞相,所為何事?”
左丞相深吸一口氣,說道:“陛下,方才在朝堂之上,您為何不問問老臣的意見,就決定出兵?
您可知道,吐蕃現在只是一萬騎兵到了茂州府外,後面絕對還有援軍。咱們現在若是貿然出兵,糧草軍械準備不充分,只怕我軍去了也會陷入困境。”
李逸風眼光一凝,沉聲道:“丞相,朕怎能容忍吐蕃在我邊境肆意妄為,殘害百姓?出兵乃是當務之急,怎能猶豫?”
左丞相連忙解釋道:“陛下心繫百姓,急於驅逐外敵,這份心意臣深知。
但戰爭之事,需謀定而後動。吐蕃此次進犯,或許早有預謀,我們若不摸清他們的真實兵力和戰略部署,貿然出兵,恐怕會中了他們的圈套。”
李逸風沉默片刻,說道:“丞相所言也有道理,但邊境百姓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朕若不迅速做出決斷,如何對得起天下子民?”
左丞相再次拱手道:“陛下,臣並非反對出兵,只是覺得應當更加謹慎。
我們可以先派探子深入敵境,探查清楚敵軍的具體情況,以及進攻的主要方向,再製定周全的作戰計劃,如此方能確保勝利,減少我軍傷亡。”
李逸風聽著左丞相的話,臉色漸漸緩和,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丞相一番話,令朕茅塞頓開。是朕方才有些衝動了,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左丞相鬆了一口氣:“陛下聖明,只要我們準備充分,定能擊退吐蕃,保我邊疆太平。”
李逸風望著遠方,目光堅定:“朕定要讓吐蕃知曉,血債血償!”
傍晚,冬日的夕陽,那餘暉給皇宮的宮牆染上了一層昏黃的色彩。
左丞相神色凝重,手裡緊緊攥著一封急報,匆匆入宮。
他一路小跑,穿過重重宮門,終於來到了皇帝李逸風所在的宮殿。
未經通傳便急切地闖入殿內,氣喘吁吁地跪地行禮:“陛下,大事不好!”
李逸風正坐在書桌前,眉頭微蹙,見左丞相如此慌張,心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