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們更是苦不堪言,辛辛苦苦忙碌了一年,盼著秋收能有個好收成,改善一下生活。
可如今,新增的兩成糧食稅收讓他們的希望破滅。
秋收後,百姓們望著堆積的糧食,卻紛紛不願意交糧。
一位憨厚的農民蹲在家裡的糧食旁,手裡握著一把糧食,眼中滿是絕望:“這日子真的沒法過了,交了糧,全家都得捱餓,這個冬天怕是都過不去!”
他重重的嘆了一口氣,唉!
但是他的眼神卻漸漸的變得堅定,露出一絲兇狠。
既然過不下去了,那只有……
他冷哼一聲,離開了家裡,片刻後,他召集了村裡的幾十個親壯,和大家一起坐在地上商量著事情。
而商人們在如此沉重的稅負壓力下,為了維持自身的經營和微薄的利潤,不得不採取提高商品價格這一無奈之舉。
原本價格適中的各類生活用品,如糧食、布料、日用品等,價格都開始節節攀升。
起初,百姓們還對上漲的物價抱有一絲僥倖心理,期望著這只是暫時的波動。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物價卻絲毫沒有回落的跡象,反而持續上漲。
百姓們不得不面對這殘酷的現實,他們原本就不寬裕的生活因為高昂的物價變得更加艱難。
對於那些貧困的家庭來說,每一次購買生活必需品都成為了一種煎熬。
為了滿足基本的生活需求,他們不得不節衣縮食,甚至借貸度日。
一位年邁的老人在集市上看著高價的糧食,無奈地搖頭嘆息:“這日子真是沒法過了,東西越來越貴,可我們的收入卻沒有增加。”
而那些稍微富裕一些的家庭,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
他們原本還算穩定的生活被打破,積蓄在不斷減少,對未來充滿了擔憂。
最終,這增加的稅負透過商人提高價格的方式,還是轉嫁到了百姓身上,讓他們承受著難以言說的痛苦,生活愈發困苦不堪。
商業的蕭條導致經濟處於停擺狀態,市場上貨物稀缺,物價飛漲。
許多工匠失去了工作,只能流落街頭;客棧飯館葉門可羅雀,經營難以為繼。
整個封地彷彿被一層陰霾所籠罩,失去了往日的生機與活力。
一些有識之士紛紛站出來,試圖向李逸雲這位皇子進諫,希望他能收回成命,減輕稅負,拯救封地內的百姓於水火之中。
但李逸雲卻是不管不顧,對這些呼聲置之不理,使得局勢愈發惡劣,民怨沸騰,隨時隨地都有可能猶如火山一般爆發。
五天後,在李逸雲封地內的雲州府,積壓已久的民怨終於如火山般爆發。
一場規模達幾百人的民眾暴亂驟然發生,場面混亂不堪。
起因是派去收繳糧食的官兵強行闖入百姓家中,態度蠻橫,手段粗暴。
早已心懷憤懣的百姓們再也無法忍受,紛紛聚集起來反抗。
他們手持農具,將前來收繳糧食的官兵團團圍住,情緒激動地大聲呼喊:“我們已經沒有活路了,不能再任由你們欺壓!”
官兵看著面前,聚集起來的百姓如洶湧的潮水,人數多達幾百人,而咱們卻僅有二三十個,紛紛露出驚恐的神情,身體都忍不住在顫抖。
百姓們手持各種各樣的農具,有人緊握著柴刀,刀刃在陽光下閃爍著寒光;有人高舉著菜刀,眼神中充滿憤怒;有人緊攥著鋤頭,彷彿要將所有的不公都鋤去。
憤怒的百姓們如同一堵堅實的人牆,把官兵們團團圍住。
在憤怒的驅使下,有的民眾對官兵開始主動的大打出手。
官兵隊長見狀本想殺雞儆猴,妄圖以武力威懾百姓,讓他們知難而退。
然而,此時的百姓們心中的怒火已經燃燒到了極點,根本無所畏懼。
面對官兵的威脅,他們群情激奮,一擁而上。
混亂中,官兵們的叫罵聲和百姓們的怒吼聲交織在一起。
很快,那二三十個官兵便被憤怒的百姓們直接活活打死,一個都沒剩下。
這個訊息如同長了翅膀一般迅速傳開,整個雲州府都被震動了。
雲州府的官員們大驚失色,急忙集結兩百府兵,準備前去鎮壓。
而那些參與暴亂的百姓們,深知官兵不會善罷甘休,為了躲避即將到來的圍剿,紛紛帶著家人和糧食躲進了山裡。
百姓們議論紛紛,有的對官兵的蠻橫表示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