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軍難。
李勉以為,是為賦親詞強說愁,待到真正親歷,才知道真實要比那還要難。
出發三月,才堪堪抵達洛陽外圍。
出發時是九月,如今已至臘月。
再往前走一段,就過年了。
作為親衛統領,有李君羨在,李勉只是掛名。
可李二到哪,李勉也必須要跟著。
一路上,時不時與李二聊天,從聊天中,李勉學到了不少。
比如行軍,比如糧草,比如戰陣。
作為在唐初,立下過赫赫戰功的一代軍神,李二在軍事上的才華,並不比李靖低。
往往所丟擲的觀點,能讓李勉茅塞頓開。
心中大有所得。
受此影響,李勉真正在軍事上,有所建樹。
再不是隻知紙上談兵的趙括。
而是成長為,能領兵打仗的軍事將領。
當然,想成為帥才,比肩李靖與李二,還有很長很長一段路要走。
李二對李勉未來在軍事上的成就,抱有極大信心。
這都來源於,李勉在軍事上,表現出的天賦。
博聞強記,舉一反三,擁有著逆天的悟性。
也可以說是靈性。
這讓李二喜出望外之餘,心中愛才的心,變得更加濃烈。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大唐目前,有個大隱患。
這個隱患,許多人都有看到,都在尋找。
那就是三代內,由誰來頂替父輩,保護大唐。
一代有李靖,李二;二代有李世績,侯君集;但三代,數遍整個勳貴圈,全是紈絝,再無一出色之人。
程家的兩個不錯,可惜,在李二看來,只可為將,不能為帥。
包括李德獎,柴令武,這幾人才華有,能力卻不足以為帥。
這讓一眾勳貴們,憂心不已。
直到有一個人,以犁入朝,獲封男爵。
便有人把目光,定在李勉身上。
加上李勉父親是李一,與貞觀年武將們,多少都有關係,更是與他們親厚。
連帶著,李勉被歸類到三代子弟內。
實際上,李勉還不一樣。
準確點說,是25代,與侯君集等二代平輩。
年紀小而不算二代,又與三代有別。
李逸實是其中的另類,獨佔25代一詞。
加上李勉師從孫思邈,又拜李靖為師,身份獨特。
所以,不只是李二,更有李靖和程咬金幾人,統一把李勉納入培養名單。
且李勉的排名,是很靠前的第一。
沒辦法,李勉太優秀了,與李德獎等人,拉開極大的差距。
“小勉,你說這次進攻,要如何打?”
檢查完李勉作業,對結果很滿意的李二,突然開口。
李勉聽完一愣,腦中念頭急轉。
“陛下與各位叔伯所定計劃,婿觀之很好,沒有其它想法。”
李二指著李勉,大笑道:“好個油滑的小子。”
李勉不為己甚,嘿嘿一笑。
歷史上,李二徵高麗,一路未出奇兵,初衷是不想步楊廣後塵。
全程穩紮穩打,以致於最後兵至安市城,止步於駐驊山。
(楊廣率三十萬大軍,奇襲平壤城,最後卻因糧草補難題,終致兵敗,被屠滅,城外築京觀,成為恥辱。)
幾十萬將士的屍首堆砌掩埋築成高高的封土堆,便為“京觀”。
築京觀被認為是對生命的極大不尊重,它不僅羞辱了戰敗的敵人,也對死者及其家屬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這是為什麼,李二與百姓不放過高麗的原因之一。
回到現場,李二對李勉的滑頭,很不滿意。
“你小子少遮遮掩掩,朕讓你說,你便說。”
李勉見狀,只好說道:“臣以為,應兵分三路,一路從水路,攻卑沙,進擊建安;一路從渡赤水,進擊安市城;一路從蓋牟,直逼遼東城下。”
“三路大軍,應以水路及蓋牟為主,安市城為輔。”
這三路,歷史上,就是李二的想法,李勉做了些微調。
按李勉的想法,本想說以水路為主,沿海進攻高麗內陸,直逼平壤。
至少也要把高麗水師打殘,給滅掉。
封鎖整個高麗水域,讓高麗片帆不得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