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盛會結束後,一股新風吹拂過京都的大街小巷。書肆茶樓裡,年輕的學子們熱烈地討論著新文化理念,顧長淵的名字也頻頻被提及,儼然成了新思潮的領軍人物。一些過去被傳統觀念束縛的文人,也開始嘗試接觸新的藝術形式和思想,創作出一批富有新意的作品。改革的種子,似乎已在悄然萌芽。
然而,平靜的表面下,暗流卻在湧動。顧長淵注意到,一些原本支援傳統觀念的文人開始頻繁地秘密集會。他們聚集在城郊的隱蔽宅院,神色凝重,談話內容也諱莫如深。顧長淵派人暗中觀察,卻始終無法探聽到具體的細節。
與此同時,宋大儒也沒有閒著。盛會上的失利讓他顏面盡失,他將這一切都歸咎於顧長淵。他暗中走訪一些在朝中頗有影響力的老臣,這些人大多是堅定的傳統文化維護者,對新文化理念嗤之以鼻。宋大儒巧舌如簧,將新文化描繪成洪水猛獸,蠱惑人心,煽動他們對顧長淵的敵意。他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在朝廷層面施壓,徹底扼殺新文化的發展。
一間古色古香的書房裡,檀香嫋嫋升起,宋大儒正與一位鬚髮皆白的老臣對弈。棋局正酣,宋大儒看似漫不經心地說道:“如今這世道,真是人心不古啊!一些年輕人,不學無術,卻妄圖顛覆傳統,真是可悲可嘆!”
老臣捻著棋子,沉吟片刻,說道:“老夫也聽聞了最近的一些風聲,這股歪風邪氣,必須及時制止,否則後患無窮啊!”
宋大儒眼中閃過一絲精光,繼續說道:“所以,我們這些老骨頭,更應該站出來,力挽狂瀾!”
老臣點了點頭,將手中的棋子落在棋盤上,“先生有何高見?”
宋大儒微微一笑,湊近老臣,低聲耳語起來……
夜深人靜,顧長淵的書房裡仍然燈火通明。他手裡拿著一封匿名送來的信箋,上面只有一句話:小心陳畫師。他揉了揉眉心,陳畫師是宮廷畫師,為人低調,從不參與任何黨派之爭,為何會有人提醒他小心此人?他百思不得其解。
這時,徐凜風輕輕叩響了房門,走了進來。“大人,屬下查到了一些線索……”徐凜風將調查到的情況詳細彙報給顧長淵。
顧長淵聽完,臉色愈發凝重。他走到窗前,望著窗外漆黑的夜空,心中思緒萬千。他知道,一場更大的風暴即將到來。他緩緩開口,“凜風,備馬,我要去見一個人……”
顧長淵口中的“一個人”,正是吳書生。幾日前,吳書生在一次詩會上公開表達了對新文化的支援,結果遭到宋大儒一派的圍攻,被斥為“離經叛道”、“譁眾取寵”。顧長淵欣賞他的勇氣,也看到了他眼中的迷茫和焦慮。
昏暗的油燈下,吳書生的臉色略顯蒼白,他將一杯清茶遞給顧長淵,語氣沉重:“顧大人,最近城中風聲鶴唳,我擔心……”
“擔心什麼?”顧長淵接過茶杯,輕輕抿了一口。
“宋大儒他們並沒有放棄,他們暗中串聯,似乎在密謀什麼。我偶然聽到他們提起‘陳畫師’,但具體是什麼,我也不敢妄加揣測。”吳書生壓低了聲音,語氣中帶著一絲恐懼。
顧長淵放下茶杯,眼中閃過一絲精光,“陳畫師……多謝吳兄提醒,我知道該怎麼做了。”
“顧大人,您千萬要小心,那些人不會善罷甘休的。如今風頭正盛,不如暫避鋒芒,待時機成熟再……”吳書生試圖勸說顧長淵。
顧長淵卻搖了搖頭,堅定地說道:“躲避不是辦法,他們害怕新思想,害怕變革,我們更要迎難而上。如果我們退縮了,新文化就真的沒有希望了。”
吳書生看著顧長淵堅毅的眼神,心中既敬佩又擔憂,他知道自己無法改變顧長淵的決定,只能默默祈禱他能平安度過這場危機。
接下來的幾天,顧長淵更加積極地深入民間,他走訪鄉鎮,與普通的百姓交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新文化理念,鼓勵他們學習新知識,開拓新視野。他的行動得到了越來越多百姓的支援,新文化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
顧長淵在城郊的一處茶館裡舉辦了一場小型講座,吸引了眾多百姓前來聆聽。他慷慨激昂地講述著新文化帶來的希望,人們聽得津津有味,不時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然而,人群中,一些不和諧的身影也開始出現。他們竊竊私語,眼神閃爍,似乎在密謀著什麼。
與此同時,宋大儒的宅院裡,氣氛異常凝重。他陰沉著臉,聽著手下的彙報,拳頭緊緊地攥著。
“顧長淵的聲勢越來越大了,我們必須採取行動了!”宋大儒咬牙切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