紛紛表示支援顧長淵,要求嚴懲陳夫子及其同黨。陳夫子見大勢已去,癱坐在椅子上,臉色灰敗。張公子則像一隻鬥敗的公雞,垂頭喪氣地站在一旁。
顧長淵看著眼前的這一幕,心中並沒有一絲勝利的喜悅,他知道,這僅僅是一個開始。他深吸一口氣,目光轉向講堂裡的劉學究和其他夫子,沉聲說道:“接下來,我們還要討論一個更重要的問題……”他的目光落在那些依舊沉默的夫子身上,“關於新教育制度的推行,以及……”顧長淵的目光落在那些依舊沉默的夫子身上,“接下來,我們還要討論一個更重要的問題……關於新教育制度的推行,以及如何解決學府當前的困境。”
陳夫子一派的失勢,讓原本沉默的夫子們開始竊竊私語。顧長淵沒有給他們太多猶豫的時間,直接丟擲了他的改革方案。他從學府的經費問題入手,指出陳夫子一派貪汙腐敗造成的虧空,以及新教育制度如何開源節流,提高經費使用效率。他又談到學風問題,批判了以往死記硬背、不求甚解的教學方式,並闡述了新制度如何培養學子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實踐能力。
“新制度並非空中樓閣,而是立足於解決學府實際問題的良方,”顧長淵的聲音擲地有聲,“諸位都是飽學之士,應該明白學府的未來繫於改革。”
劉學究起身附和道:“顧大人所言極是!老夫在學府數十載,親眼目睹了學府的衰敗。如今,只有改革才能拯救學府,才能培養出真正有用之才。”
幾位支援改革的夫子也紛紛發言,從不同角度論證新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他們引經據典,旁徵博引,讓顧長淵的觀點更具說服力。
保守派夫子們臉色難看,卻無力反駁。他們試圖用一些陳詞濫調來維護舊制度,但在鐵證如山的事實和雄辯的論據面前,他們的辯解顯得蒼白無力。
眼見在學府內部無法扭轉局勢,一些頑固的保守派夫子開始私下串聯,試圖拉攏權貴子弟向學府施壓。他們散佈謠言,詆譭顧長淵和新教育制度,企圖製造混亂,阻止改革的進行。
然而,顧長淵早已預料到他們的舉動。他提前將陳夫子一案以及保守派夫子們的陰謀上報朝廷。皇帝震怒,下旨徹查此事,並明確表示支援顧長淵的改革。聖旨一下,那些原本搖擺不定的官員和權貴子弟立刻轉變了立場,不敢再阻撓改革的進行。
訊息傳回學府,保守派夫子們如遭雷擊。他們失去了最後的依仗,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新教育制度逐步推行。
講堂內,顧長淵看著眾人,緩緩說道:“諸位,學府改革之路,任重道遠。今日之事,只是一個開始……”他頓了頓,目光轉向窗外,“接下來,還有更重要的事情等著我們去做……”他的目光落在徐凜風遞過來的一份卷宗上,“關於河道的疏浚工程……”
窗外陽光正好,灑在學府的青磚黛瓦上,映照出一片欣欣向榮之景。顧長淵的話音落下,講堂內卻並非一片歡欣鼓舞,而是帶著幾分凝重。新教育制度的推行並非一蹴而就,改革的陣痛才剛剛開始。
吳學子捧著新印發的教材,內心激動不已。書中不再是枯燥乏味的經義註釋,而是結合了實際案例的分析和講解,甚至還有一些來自海外的奇聞異事。他悄悄地抬頭看向顧長淵,眼中充滿了敬佩。曾經,他也像其他學子一樣,對未來感到迷茫,對腐朽的學府制度感到失望。如今,顧長淵帶來的改革,如同一道曙光,照亮了他前進的道路。
劉學究捋著鬍鬚,欣慰地看著講堂內的一切。他畢生致力於學問,卻受困於陳腐的制度,眼看著學府日漸衰落,心中無比痛惜。如今,顧長淵的改革,讓他看到了學府復興的希望。
顧長淵將眾人的神情盡收眼底,他知道,改革之路才剛剛開始。他轉向徐凜風,低聲問道:“城西河道的疏浚工程,準備得如何了?”
徐凜風遞上一份卷宗,眉頭微蹙:“大人,河道工程處那邊傳來訊息,說工程款還未到位,恐怕……”
顧長淵接過卷宗,快速瀏覽了一遍,眼神逐漸冷峻下來。“看來,有些人還是不死心啊。”他放下卷宗,嘴角露出一絲冷笑,“以為用這種手段就能阻止我?他們太小瞧我了。”
學府的改革取得初步成功,讓顧長淵的聲望達到了新的高度。但他也明白,這僅僅是一個開始。真正的挑戰,還在後面。河道疏浚工程,關係到民生大計,也是他改革計劃中的重要一環。他知道,地方勢力盤根錯節,必然會從中作梗。
“凜風,備馬,我們去河道工程處看看。”顧長淵站起身,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