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章 雄圖大略:六國歸一

太子丹看到秦軍的強大難以抵擋,孤注一擲地派荊軻和秦舞陽帶燕國地圖出使秦國,偽裝獻圖,企圖乘機刺殺嬴政,然而荊軻刺秦失敗被殺。嬴政大怒,派王翦率軍伐燕。燕軍與代軍(趙太子嘉的軍隊)進行頑強抵抗,與王翦軍戰於易水以西,但最終被秦軍擊敗。王翦軍不久就攻佔燕國都城薊,燕王喜與燕太子丹退到遼東。嬴政定要捉住燕太子丹,命將軍李信率軍追擊,在行水擊敗燕軍。燕王喜走投無路,為求自保,殺死太子丹,向秦王謝罪求和。”

“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 225 年),王翦之子王賁率軍攻魏。魏王急忙下令修繕城牆,挖深護間,同時派使者向齊國求救。但齊國的實權掌握在後勝手裡,他早已被秦國的黃金珍寶收買,拒絕出兵救魏。王賁率領的秦軍連戰連勝,很快就包圍了魏都大梁。大梁城堅池深,魏軍拼死堅守,王賁軍一時無法攻破。然而,天助秦國,這時連降大雨,河水上漲。王賁遂引黃河水淹城,大梁城浸水三日,城牆各處倒塌。秦軍衝入,魏王假投降,魏亡。”

“秦王嬴政在滅掉韓、趙、燕、魏之後,任命李信為大將,蒙恬為副將率軍攻楚。開始打了幾個小勝仗,但隨後被楚國大將項燕設下伏兵擊敗。嬴政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果斷請出老將王翦,發兵六十萬。王翦老謀深算,到達楚國後,並不急於出戰,而是讓秦軍構築壁壘,堅壁清野。楚軍多次挑戰,秦軍始終不應戰,楚軍鬥志逐漸被消磨。《資治通鑑》記載:“秦兵六十萬,屯於平輿,楚兵二十萬,屯於壽春,相持不下。” 就這樣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王翦暗中觀察楚軍的動向,發現楚軍開始出現糧草不足、軍心渙散的跡象。於是,王翦果斷下令秦軍出擊,在一場大戰中,王翦率領的秦軍擊敗項燕軍,佔領楚都壽春,俘虜楚王負芻。楚人復立昌平君為王。王翦又率軍渡過長江,平定了江南,置會稽郡,楚亡。”

“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 222 年),王賁打下遼東,俘燕王喜;接著打下代城,俘趙代王嘉。燕、趙徹底滅亡,秦始皇於代地設定雁門郡。”

“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 221 年),王賁率秦軍避開齊國主力,率軍如閃電般直奔齊國都城臨淄。同時,秦王又派使者同齊王建談判,許以封地。在內外壓力下,齊王建無奈投降。齊國也滅亡了。”

“嬴政,這位年輕而霸氣的王者,終於一統六國。在咸陽那盛大的宮殿中,他舉行了隆重的登基儀式,自稱始皇帝,開啟了中國歷史上嶄新的大一統王朝。他站在高臺之上,俯瞰著天下,那一身黑袍在風中烈烈作響,他的目光望向遠方,那是屬於他的天下,一個全新的時代拉開了帷幕。”

“隨著秦國的崛起,嬴政的雄圖大略逐漸顯露。他不僅重用尉繚子與李斯,更是在他們的輔佐下,將統一六國的願景一步步變為現實。秦國的鐵騎踏遍了戰國的大地,從韓、趙、魏到楚、燕、齊,六國的旗幟逐一降下,秦國的旗幟高高飄揚。”

“在這一過程中,秦國的軍事力量展現出了壓倒性的優勢。王翦、蒙恬等名將的卓越指揮,使得秦國的軍隊在戰場上所向披靡。王翦的沉穩與耐心,蒙恬的勇猛與忠誠,都成為了秦國軍隊的象徵。他們不僅在戰場上取得了輝煌的勝利,更在戰後有效地穩定了新徵服的地區,為秦國的統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嬴政的治國理念也得到了貫徹。他採納李斯的建議,統一了文字,加強了中央集權,使得秦國的法令得以通行全國,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同時,嬴政還大力推行法治,以嚴苛的法律來維護國家的秩序,確保了秦國的穩定發展。”

“在這一時期,秦國的經濟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都呈現出繁榮的景象。秦國的貨幣、度量衡的統一,為經濟的交流和貿易的便利提供了條件。秦國的都城咸陽,成為了當時最為繁華的城市之一,吸引了各地的商人和學者。”

“然而,統一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秦國的鐵血政策也引起了六國遺民的不滿和反抗。嬴政和他的大臣們不得不面對一系列的挑戰,包括內部的權力鬥爭和外部的反秦勢力。但嬴政憑藉著堅定的意志和明智的決策,一一克服了這些困難。”

“最終,在嬴政的領導下,秦國成功地完成了六國的統一,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嬴政自稱始皇帝,標誌著中國歷史上一個新時代的開始。他所建立的中央集權制度、統一的法律和文字,以及宏偉的工程如長城和阿房宮,都成為了後世傳頌的奇蹟。”

林雨薇望著螢幕上關於秦朝大一統的資料,心中湧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