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此時的西晉,卻依然深陷在八王之亂的泥沼之中無法自拔。洛陽城的戰火還在繼續燃燒,各方勢力為了那至高無上的權力爭得你死我活,全然沒有意識到劉淵的威脅正在悄然逼近。他們在權力的漩渦中越陷越深,不斷消耗著西晉最後的元氣,為劉淵的崛起創造了更加有利的條件。
劉淵的漢國,如同一隻潛伏在黑暗中的猛虎,即將張開血盆大口,吞噬這片動盪不安的土地,改寫整個天下的命運。
且說那西晉八王之亂愈演愈烈,洛陽城內外一片狼藉。齊王司馬冏雖一度佔據上風,卻也在其他諸王的聯合攻擊下逐漸式微。長沙王司馬乂憑藉著洛陽城的地利,苦苦支撐,但也已是獨木難支。成都王司馬穎的軍隊在城外虎視眈眈,與城內的勢力形成了僵持局面。
戰場上,硝煙瀰漫,喊殺聲震天。士兵們的鮮血染紅了大地,殘肢斷臂隨處可見。百姓們為了躲避戰亂,紛紛躲入山林之中,然而飢餓和疾病卻如影隨形,許多人在絕望中死去。那些曾經繁華的城鎮,如今已變成了一片廢墟,斷壁殘垣在寒風中搖搖欲墜。
而劉淵這邊,在聽聞西晉內部的混亂局勢後,更是加快了備戰的步伐。他親自挑選了一批精銳的騎兵,組成了一支先鋒部隊,由他的心腹將領呼延攸率領,率先向西晉的邊境進發。這支先鋒部隊如同一把銳利的匕首,直插西晉的防線。
呼延攸率領著騎兵,一路風馳電掣,所到之處,西晉的守軍紛紛潰敗。他們迅速攻佔了幾座邊境小城,掠奪了大量的物資和人口,為後續的大軍行動提供了有力的支援。劉淵得知先鋒部隊初戰告捷的訊息後,大喜過望,立即率領著主力大軍,浩浩蕩蕩地向西晉境內挺進。
漢國的大軍所過之處,勢如破竹。西晉的地方官員們,有的望風而逃,有的則開城投降。劉淵的軍隊紀律嚴明,對於投降的官員和百姓,並未過多地為難,這使得一些原本對漢國心存疑慮的人,也漸漸改變了看法,轉而支援劉淵的軍隊。
隨著漢國勢力的不斷深入,西晉的一些將領開始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東海王司馬越試圖組織起一支聯軍,來抵禦劉淵的進攻。然而,此時的西晉軍隊早已人心渙散,士兵們無心戀戰,聯軍的組建進展緩慢。
劉淵得知司馬越的舉動後,冷笑一聲,說道:“西晉氣數已盡,豈是這般臨時拼湊的聯軍所能挽救的?” 他下令軍隊加快推進速度,直逼洛陽城。
洛陽城內,諸王們得知劉淵的大軍即將兵臨城下,頓時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他們停止了內鬥,開始商討應對之策。然而,此時的他們已經錯過了最佳的抵抗時機,城內的軍隊疲憊不堪,糧草也所剩無幾。
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頭,一些有識之士紛紛逃離洛陽,前往各地尋求支援。但大勢已去,西晉的滅亡似乎已經不可避免。劉淵的軍隊如同一股洶湧的洪流,即將淹沒整個西晉王朝,開啟一個新的時代。
洛陽城的諸王們雖試圖組織抵抗,但城內人心惶惶,士氣低落。百姓們對這些爭權奪利的諸王早已失去信心,他們只盼著這場戰亂能早日結束,過上安穩的日子。
劉淵的大軍一路高歌猛進,先鋒部隊呼延攸更是勇猛無畏,每到一處便迅速清掃障礙,為後續大軍開闢道路。當大軍抵達洛陽城外時,那遮天蔽日的營帳和嚴陣以待計程車兵,讓洛陽城籠罩在一片絕望的陰影之中。
劉淵騎著高頭大馬,在陣前巡視,他望著洛陽城那巍峨的城牆,心中感慨萬千。這座曾經象徵著西晉輝煌的都城,如今卻在八王之亂的摧殘下搖搖欲墜,即將成為他霸業征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城內的諸王們緊急商議對策,然而他們各懷鬼胎,難以達成統一有效的抵抗方案。有的主張拼死一戰,有的則想著暗中與劉淵勾結,以求自保。混亂之中,成都王司馬穎企圖憑藉自己手中尚存的兵力突圍出城,與城外的部分勢力會合,再做打算。但劉淵早有防備,他在城外設下重重埋伏,司馬穎的軍隊剛一出城便陷入了包圍之中,一番激戰過後,死傷慘重,司馬穎只得率殘部退回城內。
此時,劉淵並沒有急於攻城,他深知洛陽城城高牆厚,強攻必然會造成巨大的傷亡。於是,他採用了圍而不攻的策略,切斷了洛陽城與外界的聯絡,讓城內的糧草和物資逐漸耗盡。同時,他派使者在城外高聲宣讀檄文,歷數西晉諸王的罪行,以及他劉淵作為 “漢室後裔”,恢復正統、拯救蒼生的決心,試圖從心理上瓦解城內守軍的意志。
日子一天天過去,洛陽城內的情況愈發糟糕。飢餓開始在城中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