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但思緒卻如亂麻,無法理清。”
“周圍的空氣彷彿也變得沉重而壓抑,讓他感到呼吸困難。嬴政望著營帳的頂部,心中湧起一股從未有過的無助和恐懼。他意識到,自己一直追求的長生不老,終究只是一場虛幻的夢。他想起了曾經的輝煌戰績,統一六國的豪情壯志,如今卻要在這病榻之上,面對生命的逐漸消逝。不甘、憤怒、無奈等種種情緒交織在一起,讓他的內心備受煎熬。”
“病榻之上的秦始皇,面色蒼白,但眼神中依然透露出威嚴。他意識到自己的時間可能不多了,於是強撐著身體,不得不安排後事。他艱難地口述遺詔,讓趙高寫下,準備傳給長子扶蘇。嬴政深知扶蘇為人寬厚,有治國之才,他希望扶蘇能夠繼承皇位,延續大秦的輝煌。他在遺詔中明確表達了對扶蘇的期望,要求扶蘇迅速返回咸陽主持葬禮,並繼承大統。”
“然而,這份至關重要的遺詔卻被心懷不軌的趙高所掌控,為後來的政局動盪埋下了禍根。趙高,這個心懷叵測的宦官,一直覬覦著更高的權力。他深知扶蘇即位後,自己的地位將受到影響。”
“此時的李斯,身為丞相,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他一方面忠誠於秦始皇,另一方面又擔心扶蘇即位後會改變現有的政治格局。”
“趙高趁機遊說李斯,以扶蘇與蒙恬關係密切為由,暗示李斯若扶蘇即位,他的丞相之位恐將不保。在趙高的巧言令色和權力的誘惑下,李斯最終動搖了。”
“秦始皇的病情日益加重,他時而清醒,時而昏迷。在昏迷中,他彷彿看到了自己一生的輝煌與成就,也看到了帝國未來可能面臨的挑戰。”
“清醒時,他努力想要維持著帝國的穩定,卻感到力不從心。他的身體越來越虛弱,生命的氣息也在逐漸消逝。”
“在一個寂靜的夜晚,秦始皇終於嚥下了最後一口氣。但趙高和李斯秘不發喪,他們將秦始皇的屍體放置在轀輬車中,繼續佯裝秦始皇還活著的樣子,按照原來的路線前進。”
“炎熱的夏季,屍體開始散發腐臭。為了掩蓋這股氣味,趙高命人在車上放置一石鮑魚。與此同時,趙高和李斯合謀篡改了遺詔,立胡亥為太子。他們又偽造詔書,賜死扶蘇和蒙恬。遠在邊疆的扶蘇,接到詔書後,悲痛欲絕。他雖心有疑慮,但忠誠的他還是選擇了遵命自殺。而蒙恬則堅決不肯自盡,被囚禁了起來。胡亥繼位後,才公佈了嬴政的死訊,並著手安排後事。後來,嬴政被安葬在驪山的陵墓中,結束了他輝煌而又充滿爭議的一生。”
“就這樣,秦始皇的去世以及趙高、李斯的陰謀,為大秦帝國的未來蒙上了一層厚重的陰影。原本輝煌的帝國,在這一刻,走向了黃昏的前夜……”
在那宏偉壯麗的咸陽宮殿之中,剛剛完成一統六國大業的秦始皇高坐在金碧輝煌的王座之上,他的臉色先是微微一變,那威嚴的面龐上閃過一絲驚愕,隨後眉頭緊鎖,目光如利劍般死死地盯著天幕。緊接著龍顏震怒,他猛拍桌案,震得案上的物品紛紛跳動。他的臉色陰沉得彷彿能滴出水來,內心如同洶湧的波濤般翻滾不息。殿下的大臣們聽到秦始皇的怒哼,頓時都心中一緊,紛紛低下頭,大氣都不敢出。一些大臣面面相覷,眼神中流露出擔憂與惶恐。
憤怒,如熊熊烈火在心中燃燒。他難以相信,自己信任有加的趙高竟然會背叛他。“朕賦予你權力,視你為心腹,你竟敢如此膽大妄為!” 他在心中怒吼著。還有李斯,這位曾與他一同謀劃大秦天下的丞相,竟也在權力的誘惑下迷失了自我。“朕待你不薄,李斯,你怎可輕易動搖,與趙高同流合汙!”
不甘,如尖銳的刺紮在心頭。他一生征戰四方,統一六國,建立起這龐大的帝國,本以為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卻未曾料到未來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會出現這樣的亂局。“朕的大秦,朕一生的心血,怎能毀於這些陰謀之中!” 他咬著牙,努力壓制著內心的怒火。
始皇深吸一口氣,努力壓制著內心如洶湧波濤般的怒火,緩緩開口道:“趙高,你這背信棄義之徒,朕念你曾有過些許微功,暫將你打入天牢,待朕查明所有真相,再行定奪。但在天牢之中,你也休想有半分舒坦,天牢獄卒需對其嚴加看管,不得有絲毫懈怠與偏袒。”
接著,他的目光移向胡亥,眼神中帶著複雜的情緒,既有憤怒又有一絲痛心:“胡亥,你身為朕的皇子,卻做出如此糊塗之事。朕暫且將你幽禁宮中,在這幽禁期間,你需每日反思自己的過錯,不得踏出幽禁之所半步。朕會派遣親信侍衛嚴密看守,若你有任何妄圖逃脫或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