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章 推恩令出,加強集權

林雨薇坐在書桌前,手捧著一本關於漢武帝的歷史書籍,思緒漸漸飄遠。她彷彿看到了那個雄才大略的帝王,站在權力的巔峰,俯瞰著他的大漢江山。

在漢武帝劉徹的統治下,大漢王朝經歷了一系列的變革與挑戰。從初登皇位時對儒家思想的憧憬,到與竇太后的權力鬥爭,再到確立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劉徹一步步展現出了他的果敢與智慧。而如今,他又將面臨一個新的難題 —— 諸侯勢力的強大威脅著中央集權。

林雨薇沉浸在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中,彷彿能感受到漢武帝劉徹心中的憂慮。

林雨薇:“宮殿之中,劉徹眉頭緊鎖,來回踱步。他的目光不時望向遠方,那裡是諸侯們的封地。《史記?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記載:“漢定百年之間,親屬益疏,諸侯或驕奢,忕邪臣計謀為淫亂,大者叛逆,小者不軌於法,以危其命,殞身亡國。” 日益強大的諸侯勢力,如同一塊塊沉重的巨石,壓在劉徹的心頭。”

“《漢書?諸侯王表》記載:“漢興之初,海內新定,同姓寡少,懲戒亡秦孤立之敗,於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餘邑,尊王子弟,大啟九國。” 地方諸侯勢力日益強大,他們擁兵自重,對中央政權構成了巨大的威脅。他們在自己的封地上肆意妄為。有的廣納賢才,擴充自己的勢力;有的私自鑄幣,積累鉅額財富;有的甚至與匈奴暗通款曲,威脅著大漢的邊疆安全。”

“夜晚,劉徹獨自坐在御書房中,燭光搖曳。他的腦海中不斷浮現出各種應對之策,但每一個方案都似乎存在著風險。他明白,對付諸侯不能操之過急,否則可能會引發大規模的叛亂。但也不能坐以待斃,任由諸侯勢力繼續膨脹。”

“劉徹深知,若不及時採取措施,大漢王朝的穩定將面臨嚴重挑戰,中央政權必將面臨巨大的危機。在這艱難的時刻,他回想起先皇們為了穩定諸侯而採取的種種策略,漢高祖劉邦曾分封諸侯,但也意識到了諸侯的威脅,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進行限制。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措施似乎已經失去了效力。諸侯勢力又逐漸崛起,野心也不斷膨脹,他們的財富和兵力讓劉徹感到不安。劉徹暗下決心,一定要找到既能削弱諸侯勢力,又能保持國家穩定的方法。”

“而在朝堂之上,劉徹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諸侯之勢,日益強大,如之奈何?” 劉徹的聲音沉重而堅定。大臣們紛紛獻策,但大多都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有的主張武力鎮壓,但這樣可能會引發更大的動盪;有的建議採取懷柔政策,但又擔心諸侯們得寸進尺。”

“朝堂之上,氣氛凝重而緊張。劉徹目光如炬,掃視著群臣。大臣們的爭論聲漸漸平息,他們都在等待著皇帝的決斷。”

“此時,主父偃站了出來,他恭敬地行禮後,說道:“陛下,臣有一策,或可解諸侯之患。” 劉徹微微頷首,示意他繼續說下去。主父偃清了清嗓子,道:‘陛下可推行推恩令。古之諸侯,多傳位於嫡長子,餘子則無所獲。今陛下可下詔,令諸侯推恩於子弟,分封其地。如此,則諸侯之地日分,其勢日弱,而陛下之恩澤廣佈,百姓亦感恩戴德。’”

“《漢書?主父偃傳》記載:“偃說上曰:‘古者諸侯不過百里,強弱之形易制。今諸侯或連城數十,地方千里,緩則驕奢易為淫亂,急則阻其強而合從以逆京師。今以法割削之,則逆節萌起,前日晁錯是也。今諸侯子弟或十數,而適嗣代立,餘雖骨肉,無尺寸地封,則仁孝之道不宣。願陛下令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願,上以德施,實分其國,不削而稍弱矣。’”

“劉徹聽後,眼神中閃過一絲光芒。他沉思片刻,覺得此策甚妙。既可以削弱諸侯勢力,又能避免武力衝突,還能彰顯自己的仁德。於是,劉徹當即決定推行推恩令。”

“他站起身來,威嚴地說道:‘朕決意推行推恩令,以安天下。眾卿當全力協助,不得有誤。’ 群臣齊聲應諾。”

“推恩令一經頒佈,便如同一顆投入湖面的巨石,在大漢王朝掀起層層波瀾。諸侯們雖然心中不情願,但又不敢違抗皇帝的旨意。他們不得不將自己的土地分封給子弟,諸侯的勢力逐漸被分散。而劉徹則在暗中觀察著局勢的發展,準備隨時應對可能出現的變故。《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記載:“尊立衛皇后,及發燕王定國陰事,蓋偃有功焉。大臣皆畏其口,賂遺累千金。人或說偃曰:‘太橫矣。’主父曰:‘臣結髮遊學四十餘年,身不得遂,親不以為子,昆弟不收,賓客棄我,我阸日久矣。且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