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9章 隋風烈烈:運河、科舉與遷都的時代交響

北上,詩詞歌賦中融入了北國的壯闊風光,文風煥然一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的豪邁與 “小橋流水人家” 的婉約在文學作品中相得益彰。不同地域的民俗風情、傳統技藝,在這一來一往間相互借鑑、傳承,共同編織出中國文化那絢麗多彩、美輪美奐的錦繡畫卷。北方的剪紙藝術傳到南方,與南方的刺繡技法相互啟發,創造出了新的藝術形式;南方的崑曲北上,吸收了北方戲曲的高亢唱腔,變得更加豐富多元。沿線的文化瑰寶,如同璀璨星辰,鑲嵌在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的浩瀚夜空,永不凋零。

歲月悠悠,京杭大運河歷經無數風雨洗禮,朝代更迭,它見證了盛世的輝煌燦爛,目睹了亂世的滿目瘡痍;外敵入侵,它承載著民族的抗爭與不屈;和平年代,它又滋養著百姓的富足與安康。直到 2014 年,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刻來臨,京杭大運河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這份至高無上的榮譽,是對它跨越千年歷史價值的莊重肯定,更是對它在當代社會依舊熠熠生輝、持續發揮重要作用的有力見證。如今,運河畔的古鎮依然保留著古老的風貌,青石板路、木質樓閣,彷彿時光在這裡停滯。遊客們乘船遊覽,既能欣賞到沿岸的自然風光,又能感受到歷史的厚重韻味。

今日,當我們漫步在運河之畔,或是泛舟於悠悠河面,那古老滄桑的堤岸、斑駁陸離的石橋,仿若一部部無聲卻厚重的作品,靜靜訴說著往昔的榮光與艱辛。它是一座活著的歷史博物館,每一塊磚石、每一處遺蹟,都凝聚著中國人民的勤勞與智慧,鐫刻著中華民族一路走來的堅實足跡。在這悠悠運河水的流淌聲中,我們既能觸控到歷史的厚重深沉,更能汲取到那股勇往直前、開拓創新的磅礴力量,激勵著我們在新時代的征程上揚帆遠航。

講完了這震撼古今的運河偉業,咱們再把目光投向隋朝朝堂之上的另一項創舉 —— 進士立科。

在隋煬帝大業年間,隋朝的朝堂面臨著革新與發展的迫切需求。舊有的人才選拔機制,猶如一潭死水,被世家大族把控,出身寒微之人難有出頭之日,階層固化嚴重阻礙著國家的進步。高門子弟憑藉家世就能輕易獲得官職,而真正有才華、有抱負的寒門學子卻報國無門。這種局面導致官場充斥著平庸之輩,政令不通,國家發展陷入僵局。而進士科的設立,仿若一道曙光穿透陰霾,打破了這看似堅不可摧的禁錮,為天下人敞開了一扇公平競爭、憑才入仕的大門。

訊息傳開,仿若春風吹遍九州大地,瞬間點燃了無數有志青年的壯志豪情。一時間,各地的書院、私塾中,讀書聲愈發響亮。無論是繁華都市的學府,還是偏遠山區的學堂,學子們不分晝夜,刻苦研讀經史子集,磨礪文采謀略,只為能在科舉大考中脫穎而出。他們來自五湖四海,或為家族振興,寒門學子渴望透過科舉改變家族幾代人的命運,讓親人過上好日子;或為蒼生謀福,有志之士深知國家的弊病,希望能進入朝堂施展拳腳,為百姓謀福祉。懷揣著熾熱夢想匯聚到這一場知識的盛宴之中。不管你是出身寒門的庶子,還是偏遠地區的學子,只要腹有詩書、心懷韜略,都有了改變命運、報效家國的入場券。

科舉考場之上,氣氛凝重而熱烈。考生們正襟危坐,筆走龍蛇,一篇篇錦繡文章在他們筆下誕生。考場內安靜得只能聽到筆尖在紙上摩挲的沙沙聲,考生們時而皺眉沉思,時而奮筆疾書,他們深知這場考試關乎自己的一生,關乎家族的期望,更關乎國家的未來。考官們秉持公正,嚴格審閱,力求選拔出真正的棟樑之才。這些考官大多是德高望重、學識淵博之人,他們不畏權貴,堅守公平原則,仔細甄別每一篇文章的優劣,從文采、思想、見解等多方面考量。經過層層篩選,那些脫穎而出的進士們,仿若璀璨星辰散落於隋朝的各個關鍵崗位。

在政治領域,他們為皇帝建言獻策,革新吏治,讓政令更加暢通,官場風氣為之一新。他們敢於直諫,針砭時弊,為隋朝的政治清明注入了活力。面對朝堂上的貪汙腐敗現象,進士們聯名上書,要求嚴懲不貸,推動了一系列反腐措施的實施;對於不合理的政令,他們據理力爭,促使皇帝重新審視決策。於經濟戰線,憑藉著卓越的學識,規劃農桑、興修水利、拓展商貿,為隋朝的政治、經濟繁榮添磚加瓦。他們深入田間地頭,考察水利設施,根據各地的土壤、氣候條件,指導農民種植適宜的作物,提高了糧食產量;推動商業發展,建議設立集市、規範市場秩序,助力經濟騰飛。而在文化的沃土裡,他們著書立說、傳承經典、倡導新風,讓隋朝的文化星空更加閃耀奪目。他們整理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