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公主被迫逃進了一座佛寺避難。三天後,她返回皇宮,希望得到寬恕。儘管睿宗出面請求兒子赦免太平公主,但李隆基拒絕了這一請求,最終下令將太平公主誅除。
這次事件被稱為“先天政變”,標誌著李隆基徹底掌握了皇帝應有的權力。政變成功後,李隆基改元為“開元”,這不僅象徵著一個新的開始,也表達了他勵精圖治、重振唐朝輝煌的決心。
選拔人才整頓朝政
在清除太平公主及其黨羽之後,李隆基雖然成功的鞏固了皇權,但當時的局勢依然充滿了挑戰。兵變對朝廷造成了不小的打擊,而吏治混亂和腐敗問題急需得到解決。意識到這一點後,李隆基決心透過量才任官、提拔賢能之士來整頓朝政,特別是任命合適的宰相。李隆基在這方面展現出了敏銳的眼光,能夠根據時代的需求選拔人才。
比如,在開元初年,國家需要一位有能力的領導人來撥亂反正,將國家引回正軌。李隆基選擇了多謀善斷的姚崇擔任宰相。兩人在渭川會面時,姚崇提出了“十事要說”,這是一系列關於治理國家的重要建議,包括不貪求邊疆戰功、廣開言路、獎勵正直的大臣、防止皇族和宦官專權等。李隆基對他的這些提議表示了贊同,姚崇這才同意出任宰相一職。
整治外戚滅蝗災
姚崇上任後,立即著手幫助李隆基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貶逐了部分功臣,杜絕了非正式渠道任命官員(斜封官)的現象,並整治了外戚勢力。此外,面對黃河兩岸地區爆發的嚴重蝗災,姚崇在李隆基的支援下,積極指揮滅蝗工作。玄宗皇帝下令各郡縣全力投入消滅蝗蟲的工作,並對有功人員給予獎勵。得益於玄宗皇帝的堅定支援和宰相姚崇的有效組織,蝗災終於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避免了進一步蔓延。
打擊貪腐依法治國
隨著國家逐漸步入正軌,唐玄宗開始推行以法治國的策略。姚崇雖然在初期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局勢穩定,他的一些行為,如打擊政敵、招權納賄和形成小團體,逐漸不合時宜。因此,姚崇被撤換。接下來,玄宗選擇了為人耿直、講原則的宋璟擔任宰相。宋璟為政期間,直言不諱地提出建議,不計私恩,嚴格要求自己,並繼續執行姚崇時期行之有效的政策。他高度重視人才選拔,堅持公正無私,甚至對親屬也更加嚴格。然而,由於工作上的失誤以及一些過於保守的做法,宋璟最終也被免職。
宋璟罷相後,張嘉貞短暫接任宰相之職。然而不久之後,文武雙全、才德兼備的張說取代了張嘉貞的位置,成為唐玄宗的重要輔臣。張說上任後,在多個領域推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
軍事改革:在軍事方面,張說裁減了20萬邊防軍,精簡軍隊規模,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和效率。同時,他將府兵制改為募兵制,解決了長期以來府兵制下的種種弊端,如士兵服役負擔過重、軍隊戰鬥力下降等問題。這一改革即增強了國防力量,也減輕了農民的兵役負擔,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政治改革:在政治上,張說對宰相機構進行了重要改革,將“政事堂”改名為“中書門下”,進一步明確了各部門的職責分工,增強了中書省的權力。這一改革使得中央政府的運作更加高效有序,減少了行政冗餘,提高了決策效率。
文化教育發展:張說領導了麗正書院(後改名為集賢殿書院),大力推動學術研究和文化發展。麗正書院成為了當時的文化中心,吸引了眾多學者前來講學和研究,促進了文化的繁榮和學術的進步。這一時期,文學、藝術、哲學等領域都取得了顯著成就,為後世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
在張說的輔佐下,開元盛世達到了頂峰。這一時期,不僅軍事和政治制度得到了最佳化,文化事業也蓬勃發展,唐朝迎來了一個繁榮穩定的黃金時代。
泰山封禪彰顯權威
在725年11月20日,即唐朝開元十三年十月辛酉這一天,唐玄宗李隆基在大臣張說的組織下,帶領朝廷官員、皇室成員和各地領袖前往泰山舉行了一次重要的封禪儀式。這次活動不僅是對國家繁榮昌盛的慶祝,也象徵著皇帝權威達到了新的高度。
打破門第提拔能臣
唐玄宗特別重視選拔真正有能力和品德的人才擔任公職。他打破了以往重門第、輕能力的選官傳統,實行唯才是舉的新政策。有一次,玄宗聽說了一位名叫張九齡的年輕人。他出身普通家庭,但才華橫溢,品德高尚。儘管沒有顯赫的背景,他的名聲卻因學識和正直而遠播。於是,玄宗決定親自見見這個年輕人。面試中,張九齡的表現非常出色,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