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章 遂寧內外:唐德宗的統治策略(下)

亨(即後來的唐肅宗)和他的兒子李豫(即唐代宗)依次站在一旁陪同。保姆用嬰兒的衣服包裹著李適,將他展示給在場的人看。李適的膚色並不白皙,而且身體微微前傾,這樣的外貌並未得到李亨和李豫的喜愛。然而,當他們輪流將李適呈現在玄宗面前時,玄宗一眼便稱讚道:“這才是真正的皇家子弟啊!”並對李亨說:“你比不上他。”接著又對李豫說:“你也比不上他,他真是與我相似。”

這段描述不僅體現了玄宗對幼年李適的特殊青睞,還似乎預示了李適未來的命運。確實,歷史證明李適——也就是後來的唐德宗,在位時間較長,統治時期也比他的父親李亨和哥哥李豫更為長久。此外,據說在安史之亂期間,當玄宗被迫避難至四川的路上,他曾預言道:

“我的小孫子迢郎(李適的小名)將來也要走過這裡。”而歷史的發展正如玄宗所言,李適日後的確到訪過陝西韓城,這個地方正是玄宗當年避亂途中經過之處。

追尋生母

李適的生母沈氏,即後來被追尊為睿真皇后的她,在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再度攻陷洛陽之際不幸失蹤。代宗李豫登基後,儘管派出使者四處尋訪,歷經十餘年仍未能找到她的蹤跡。到了李適即位成為唐德宗之後,他於建中元年(780年)遙尊沈氏為“睿貞皇太后”,並在含元殿舉行了莊重的冊立儀式,李適親自奉上冊書,朝服加身,伏拜痛哭,場面感人至深,左右群臣亦為之動容落淚。為了尋找失散多年的生母,李適採納了中書舍人高參的建議,任命睦王李述為奉迎使,並指派四位沈氏族人為判官,派遣多路使者分赴全國各地進行尋訪。同時,對沈氏家族成員進行了大範圍的封贈,以期能夠藉此線索實現母子團聚的願望。

建中二年(781年),終於傳來了在洛陽發現沈氏的訊息,整個長安城都沉浸在一片喜悅之中。然而,很快便查明這位所謂的“沈太后”實際上是高力士的一位養女,由於其年齡和外貌與沈氏極為相似且曾在宮中有過接觸,受名利驅使而冒充了沈氏。面對這一情況,李適身邊的官員們無不感到憤怒,紛紛要求追究責任,但思念母親心切的李適不僅沒有治罪於她,反而表示:“只要能找到真正的生母,即便我受到一百次欺騙也無妨。”此後,冒名者層出不窮,但遺憾的是,直至德宗去世,真正的沈氏依然下落不明,成為了他心中永遠的遺憾。

只復一家

在一次前往辛店打獵的過程中,唐德宗李適來到了農民趙光奇的家中。他詢問趙光奇:“百姓們的生活是否安樂?”趙光奇直言不諱地回答:“並不快樂。”面對李適提到當年莊稼豐收,趙光奇解釋道:

“國家政策朝令夕改,失去了公信力。起初承諾除了兩稅之外不再徵收其他徭役,但事實上額外的強制性收費遠超過兩稅本身。所謂的‘和糴’(政府向百姓購買糧食)也變成了對百姓的巧取豪奪,並且沒有給予相應的補償。原本說官府會上門收取糧食,現在卻要求百姓將糧食運送到幾百裡外的京西行營,路途遙遠,不僅使家中的牲畜累死、車輛損壞,還導致家庭破產,生活困苦不堪。因此,國家釋出的優恤政策對於百姓來說不過是空文罷了!聖上居住在深宮之中,難以瞭解民間疾苦。”

聽了趙光奇的一席話後,李適當即決定免除趙光奇家的賦稅和徭役。

司馬光對此事有深刻的評點,他認為李適此舉未能體現出真正的治國之道。並指出,李適應當徹查並懲處相關部門的貪官汙吏以及身邊的小人,深入瞭解民情,改革現存的問題,推行新的政令,摒棄浮華的形式主義。然而,李適僅免除了一戶人家的徭役,這顯然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司馬光最後評論道:“天下如此之廣,百姓如此之多,怎麼可能讓每個人都直接向天子陳情,每戶都免除徭役賦稅呢?”

這段歷史不僅反映了當時社會底層民眾所面臨的困境,也揭示了統治者與普通百姓之間的隔閡,以及治理國家時需要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考慮。

歷史評價

崔寧曾評價德宗:“聖上聰明英邁,接納良言如同轉動圓規般迅速,然而不幸被盧杞所迷惑,以至於此。”

杜黃裳則指出:“德宗經歷憂患之後,行事趨於姑息,不願直接任命節度使。每當有節度使去世,他總是先派遣宦官中使去考察軍心所向,然後將職位授予得軍心者。有時,這些中使私下接受了大將的賄賂,在回朝後便極力推薦這些人,結果朝廷往往不加甄別地授予他們權力,從未真正出於朝廷的戰略考慮。”

李吉甫這樣評價唐德宗道:“德宗自恃其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