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晚年,唐德宗李適的政治決策逐漸偏離了正軌。他又任用了另一個奸佞之臣裴延齡,此人善於阿諛奉承,卻缺乏治國才能,其政策進一步加劇了國家的混亂。與此同時,唐德宗與宦官和貪官汙吏的關係日益密切,這不僅削弱了朝廷的權威,也讓真正有才幹的官員難以施展抱負。
國家政事每況愈下,社會矛盾逐漸激化,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加之唐德宗對將領的不信任,使得禁軍權力逐漸落入到了宦官手中,宦官勢力自此開始膨脹了,最終成為左右朝政的重要力量。這種局面不僅影響了軍事指揮系統的效率,也為後來的宦官專權埋下了伏筆。唐德宗的所有這些舉措,無疑加速了唐朝中央集權的衰退,地方藩鎮的割據勢力因此得以進一步鞏固。
805年,這位曾經勵精圖治、試圖恢復大唐榮光的皇帝,在一片風雨飄搖中離世。太子李誦繼位,是為唐順宗。然而,新帝的即位也未能立即改變積重難返的局面。唐順宗在位時間很短暫,且多病纏身,實際執政僅半年便禪位於其子李純,未能有效的實施改革措施。
唐順宗即位時,帶著強烈的改革願望,立志要解決這些累積已久的問題。他的繼承人唐憲宗同樣懷有遠大的理想,二人均希望透過自身的努力來扭轉局勢,解決國家面臨的重重困難。他們試圖透過一系列措施來恢復國家的繁榮與穩定。
唐順宗即位之初便意識到,要真正推動改革,必須依靠一群志同道合、有能力的助手。因此,他大膽啟用了以王叔文為首的一批銳意進取的改革者,並任命韋執誼為宰相,成為這場政治革新運動的核心人物。
改革派迅速採取行動,首先瞄準長期困擾百姓的兩大問題:宮市和五坊小兒。宮市本是宮廷直接從民間採購物品的機制,但在實際操作中卻充斥著不公與腐敗。宮廷採買人員常常以極低的價格搶購民生物資,甚至有時根本不支付,導致普通民眾苦不堪言。
而五坊小兒原是負責皇家鷹犬飼養的官員及其手下——後也成為了地方上的禍患。他們仗著皇家的名義,肆意妄為,不僅騷擾百姓,還經常巧取豪奪,進一步加劇了民眾的不滿。改革派認識到,要恢復民心、整頓吏治,必須首先解決這些直接侵害百姓利益的問題。因此,針對宮市和五坊小兒的改革成為新政的首要任務,旨在重建公正、廉潔的行政體系,緩解民眾的負擔。
為了進一步獲得民眾的支援,改革派還積極推行減稅政策。這也是減輕普通百姓的稅收負擔是改善民生的關鍵。於是,一系列減稅措施相繼出臺,大大緩解了人民的生活壓力,使得社會逐漸恢復了生機與活力。田野間再次響起了歡聲笑語,市場上的交易也變得更加繁榮。這些努力讓人民看到了希望,也讓朝廷獲得了廣泛的支援。
但唐順宗和他的改革派並未滿足於此。為了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削弱宦官勢力對軍隊的控制,唐順宗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派遣韓泰去掌管至關重要的神策軍。
神策軍作為唐朝最精銳的禁軍,其控制權一直掌握在宦官們的手中。這次人事調動意在從宦官手中奪回軍權,從而鞏固皇權,確保朝廷能夠有效掌控國家機器。
這場轟轟烈烈的改革運動因其發生於永貞年間(805-806年),故而被後世稱為“永貞革新”。儘管這場變革非常短暫,但它所帶來的變化卻是深遠的。改革派的努力不僅暫時遏制住了社會的不公與腐敗,也為唐朝晚期的政治格局注入了一股清流。
可是好景不長,由於唐順宗在位的時間比較短,且本人多病纏身,永貞革新未能持續太久便告一段落。因為就在改革事業正如火如荼地推進之際,命運卻給唐順宗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
同一年,唐順宗突然不幸中風,身體狀況急轉直下。這一變故無疑給剛剛起步的改革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影。在永貞革新的浪潮中,改革派的銳意進取雖然贏得了一時的民心,但也激起了宮廷內部和地方勢力的強烈反彈。
此時,宦官俱文珍敏銳地捕捉到了機會。他察覺到太子李純內心深處對皇位的渴望,便巧妙利用了這一點,透過挑撥煽動,將太子心中的慾望逐漸放大。與此同時,俱文珍並未侷限於宮廷內的權力鬥爭。他知道要徹底扳倒改革派,必須贏得更廣泛的支援。因此,他不僅在宮中施展手段,還積極尋求外部勢力的援助。他精心策劃,確保自己的行動既能滿足太子的野心,又能鞏固自己的權勢。透過這種方式,俱文珍成功地構建了一個反對改革派的強大聯盟,為即將到來的政治變動鋪平了道路。
他還暗中勾結了韋皋等地方藩鎮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