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
在705年,即神龍元年,李隆基的職位變更為了衛尉少卿。到了708年4月,他又被任命為潞州別駕。在這段時間裡,他在皇帝的親軍——萬騎中悄悄地聚集了一批有才華和勇氣的支持者。這個親軍組織最早由唐太宗建立,成員是從勇敢的武士中挑選出來的,他們穿著虎紋衣服,在狩獵時隨侍在皇帝左右。武則天時期,這支隊伍擴大到了千人規模,而到了唐中宗李顯統治時期,則進一步擴充套件為萬人規模。李隆基十分重視這支力量,並在其間發展了自己的影響力。
政變奪權
然而,隨著武則天去世,朝政逐漸落入了懦弱的唐中宗李顯手中,而實際權力卻漸漸轉移到了他的妻子韋皇后和女兒安樂公主手裡。她們倆模仿武則天的方式行事,讓韋皇后的兄長掌握大權,並且縱容安樂公主賣官鬻爵,導致朝廷腐敗。最終,在710年,中宗李顯被韋皇后和安樂公主合謀毒害。韋皇后企圖還想效仿婆婆成為女皇。
面對這樣的局勢,李隆基與他的姑姑太平公主以及她的兒子薛崇簡等人密謀策劃,決定採取行動。他們沒有事先通知李隆基的父親相王李旦,以免連累他,而是迅速行動起來。710年7月21日傍晚,李隆基帶領一群支持者進入了禁苑,並得到了幾位軍官的支援。當夜他們突襲了羽林營,併成功策反了羽林軍,攻入皇宮。而守衛內宮計程車兵也都紛紛倒戈響應,最終韋皇后及其黨羽被消滅,這段歷史被稱為“唐隆政變”。
未來繼承人
等政變成功後,李隆基才向父親報告了整個過程。相王對李隆基表達了感激之情,稱讚他平定了國家的危機。當天,李隆基便被改封為平王,並被授予了多個重要職務。不久之後,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迫使當時的傀儡皇帝李重茂退位,唐睿宗李旦再次登基。關於太子的選擇,儘管按照傳統應立嫡長子宋王李成器,但鑑於李隆基在政變中的功績,最終唐睿宗還是選擇立李隆基為太子,認可了他的能力和貢獻。這一決定,也標誌著李隆基正式成為了未來的繼承人。
日益尖銳的姑侄矛盾
太平公主因為在擁立她哥睿宗這事上有功,逐漸便養成了干預朝政的習慣。她覺得太子李隆基過於精明能幹,擔心他會妨礙自己在朝廷中的影響力,因此一直想更換太子。而李隆基顯然不願意成為別人手中的棋子,也有意要削弱太平公主的勢力。起初,睿宗處理事務時會先聽取太平公主的意見,然後再諮詢太子李隆基的看法,但隨著時間推移,他越來越傾向於支援太子。這使得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間的矛盾變得日益尖銳。
監國理政
到了711年正月,太平公主甚至大膽地將宰相們召集到宣政殿光範門內,試圖說服他們更換太子,不過遭到了宰相宋璟的堅決反對,她的計劃未能成功。面對兩人之間不斷升級的衝突,唐睿宗感到非常擔憂。同年二月,當有術士預言“五日內有急兵入宮”時,睿宗決定採取行動緩和局勢,遂頒佈詔書讓太子監國,即監督國家大事。
睿宗退位
隨著局勢的發展,睿宗在712年(景雲三年)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為了避免李唐江山再次陷入混亂中,他不顧太平公主的反對,毅然退位,將帝位傳給了李隆基,並改元為先天。儘管如此,睿宗仍然保留了一些關鍵權力,如三品以上官員的任免權和重要軍政決策權。這一舉動進一步激化了李隆基與太平公主之間的緊張關係。
據傳,太平公主聯合了一些朝中重臣和將領,密謀推翻李隆基,並策劃利用御林軍從北面、南衙兵從南面發動政變奪權,甚至考慮在李隆基的食物中下毒。然而,這些陰謀被魏知古透露給了李隆基。
得知訊息後,李隆基與心腹大臣王琚、張說、崔日用等人商議,決定搶先一步採取行動。於是,他召集自己的兄弟岐王李範和薛王李業,以及幾位忠誠的支持者,包括郭元振、王毛仲、姜皎、李令問、王守一、高力士和李守德,共同策劃了一次反擊,以確保自己的地位和安全。
先天政變
713年7月29日,即先天二年七月甲子日,李隆基決定採取果斷行動以清除威脅。他命令親信王毛仲帶領三百多名武裝家兵騎馬待命。李隆基則親自率領一群最信任的助手,包括太僕少卿李令問、內侍高力士等,首先對太平公主的關鍵支持者展開了突襲。他們迅速行動,先是除掉了左、右羽林大將軍常元楷和李慈,緊接著逮捕了太平公主的重要盟友賈膺福和李猷,隨後又剷除了宰相岑羲和蕭至忠。尚書右僕射竇懷貞在混亂中自盡。面對黨羽幾乎被全部清除的局面,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