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丹藥,最終早早離世,結束了其15年的統治。儘管如此,唐憲宗的努力和貢獻,為唐朝後期的歷史留下了深刻印記,成為後人緬懷的一段光輝歲月。
關於憲宗皇帝的軼事典故
不立皇后
根據《舊唐書·后妃傳》的記載,唐憲宗李純在位時,後宮中受寵的女性眾多。他特別注意到貴妃郭氏出身於顯赫家族,擔心如果立她為皇后,郭氏可能會限制他對其他妃嬪的寵愛。因此,李純遲遲沒有立皇后。現代研究者認為,唐憲宗的顧慮並不是害怕皇后專權,而是擔憂外戚勢力過大,影響皇權。從憲宗開始,唐朝後續的幾位皇帝——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和宣宗——也都效仿此做法,未立皇后。實際上,史書中提到的皇后多是在她們的兒子登基後追封的。
有志河湟
一次,當憲宗檢視天下地圖時,注意到了因安史之亂而失去的河湟地區(現今的青海東部和甘肅西部一帶),不禁萌生了恢復這片舊土的願望。翰林學士李絳曾勸說皇帝不要過度聚斂財富,但憲宗解釋道,國家的政令無法覆蓋河南、河北的多個州郡,而河湟地區的廣袤土地仍處於異族統治之下,這讓他感到祖宗蒙羞,日夜想著如何洗雪恥辱。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認為有必要積累足夠的財力。否則,即使宮廷內開支節儉,多餘的財富也無實際用途。
最終,在大中年間(847-860年),即憲宗去世多年後,唐軍利用吐蕃內部紛爭的機會,成功收復了河隴三州七關之地。憲宗的第十三子唐宣宗李忱感嘆道:
“先帝憲宗常常掛念河湟,遺憾的是未能完成這項偉大事業就離開了人世。如今我們應當繼承先人的遺志,商議為順宗和憲宗兩廟獻上諡號,以此彰顯祖先的光輝,並向後世展示。”
透過這兩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到唐憲宗不僅是一位有著遠大抱負的君主,他在處理國家大事時表現出的決心和策略,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對於皇權穩固和個人慾望之間的微妙平衡。同時,憲宗對河湟地區的關注,體現了他對恢復失地的強烈願望,這種願望在他之後的幾代帝王中得到了延續,直到他的兒子宣宗實現了這一夙願。
歷史評價
下面這段文字是唐代詩人韓愈對憲宗平定淮西叛亂這一歷史事件的頌揚:
當憲宗皇帝繼位之時,他環顧四周,感慨萬千。他心中懷揣著對文臣武將的信任與期待,同時也憂慮著國家的命運和皇室的安寧。在平定了吳蜀兩地之後,朝廷的目光轉向了山東,並迅速將其納入版圖。魏博的將領率先響應朝廷號召,六州相繼歸順。然而,淮蔡地區的割據勢力卻自恃強大,公然反抗中央權威。
面對淮蔡的挑釁,憲宗果斷下令討伐,卻遭遇了周邊勢力的勾結作梗。更甚者,他們暗中派遣刺客,意圖加害於朝廷重臣。正當戰事不利、京師內部人心惶惶之際,眾大臣紛紛勸說憲宗採取安撫政策。但憲宗皇帝不為所動,堅信天命所歸,決定繼續堅定地執行討逆之策。
最終,在宰相裴度等人的支援下,憲宗堅持了自己的判斷,成功地完成了對淮蔡的征服。這場持續四年的征戰,起初並未得到所有官員的支援,但在憲宗堅定不移的決心面前,逐漸消除了疑慮。正是由於憲宗的英明決斷,才使得淮蔡之戰得以勝利,進而穩定了國內局勢,吸引了四方邊夷前來朝貢。隨後,憲宗開設明堂,以彰顯其治國理政的能力。
五代劉昫對憲宗的評價充滿了讚美與敬仰,他透過幾句精煉的話語概括了憲宗在位期間的關鍵政績和領導特質:
1. 在貞元年間,由於皇帝控制力的減弱,各地出現了許多叛亂勢力,猶如盜賊盤踞。然而到了章武(憲宗諡號)時期,憲宗展現了其非凡的魄力,成功地平息了這些叛亂。當時有賢能的宰相輔佐,他們不僅展示了德行的力量,也展現了軍事上的實力。憲宗時期的元和之治,成為了後世傳頌的美好時代。
2. 章武皇帝心中懷揣著對過往恥辱的憤怒,積極尋求良策來鞏固國家。早期,他得到了杜邠公的幫助,任命高崇文討伐了叛將劉闢;中期,又得力於武丞相的戰略規劃和軍隊訓練,支援了憲宗明智的決策;最後,在裴晉公(裴度)的領導下,憲宗得以展示軍威,徹底清除了兩河地區的長期叛亂。憲宗的果斷決策真是令人欽佩!
3. 憲宗展現出了非凡的英勇氣概,他的威嚴和恩德深入人心,贏得了臣民的尊敬和支援。
宋歐陽修和司馬光對唐憲宗李純的評價既肯定了他的成就,也指出了他晚期統治中的失誤。
歐陽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