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0章 宣宗李忱:仁慈寬厚的君主(下)

在大中年間(847年-859年),唐朝的對外關係展現了其作為一個強大帝國的外交活力與多元性,透過冊封、交流和接待外國使節等手段,唐朝不僅鞏固了自身的國際地位,也促進了文化交流和技術傳播。

一、與黠戛斯的友好互動

大中元年(847年)六月,為了加強與北方遊牧民族黠戛斯的關係,唐宣宗派遣鴻臚卿李業作為特使,攜帶官方符節前往黠戛斯,正式冊封其王子為“英武誠明可汗”。這次冊封不僅是對黠戛斯王室權威的認可,也是兩國友好關係的重要象徵。它反映了唐朝希望透過外交手段維持邊疆穩定的戰略考量。

二、與日本的文化交流

次年,即大中二年(848年)三月,來自東瀛的日本國王子率領使團來到長安朝貢,帶來了珍貴的地方特產。為了表達對遠方來賓的歡迎之情,宣宗特意安排了一場盛大的百戲表演,並設宴款待這些異國使者。此外,他還慷慨地回贈了精美的寶器和音樂器具,這不僅是物質上的饋贈,更是文化與藝術的交流。這種高規格的接待方式體現了唐朝開放包容的態度,同時也加深了兩國之間的友誼。

三、接納求法僧人

到了大中七年(853年),日本僧人圓珍等人搭乘中國商船良暉號抵達溫臺地區後繼續前往福州,開始了他們在中國的學習之旅。這一時期,許多外國僧侶紛紛前來唐朝求法,他們不僅學習佛教教義,還帶回了豐富的中國文化知識,成為連線東西方文明的橋樑。

四、與安西回紇的往來

大中十年(856年)十月,遠在西域的安西回紇龐勒可汗派遣使者來到了長安進獻貢品,以示臣服。同年十一月十二日,宣宗任命衛尉少卿王端章為冊封使,準備授予龐勒“懷建可汗”的稱號。然而,由於途中遭遇黑車子部落的攔截,這次的冊封沒有能順利完成。儘管如此,這次嘗試仍然表明了唐朝試圖透過外交途徑保持與西域諸國的良好關係。

五、對渤海國的支援

最後,在大中十二年(858年)二月,當得知渤海國王大彝震去世的訊息後,唐宣宗迅速採取行動,任命其弟大虔晃繼承王位,並授予他銀青光祿大夫、檢校秘書監以及忽汗州都督等高階官職,正式冊立為新的渤海國王。此舉不僅穩定了東北亞地區的政治局勢,也為兩國間的長期合作奠定了基礎。總之,大中年間唐朝的對外交往充分展示了其作為當時世界上最大帝國之一的魅力與影響力。透過積極的外交政策,唐朝不僅擴大了自己的盟友圈,還在不同文化之間建立了深厚的聯絡,留下了寶貴的歷史遺產。

主要作品

唐宣宗李忱不僅是一位治國有方的君王,同時也在文學和書法方面展現出了非凡的才華。他的詩歌作品流傳至今,展現了其深厚的文學修養和情感世界。在文學創作上,宣宗留下了不少佳作,其中包括《百丈山》、《吊白居易》、《幸華嚴寺》、《重陽錫宴群臣》、《題涇縣水西寺》以及《瀑布聯句》等詩篇。這些作品或是表達了他對自然美景的讚美,或是寄託了對友人的思念與敬意,亦或是記錄了他作為帝王與臣子共度節日的美好時光。此外,《句》(殘句)雖為片段,但也透露出宣宗在詩歌藝術上的獨特見解和高超技藝。

而在書法領域方面,唐宣宗李忱同樣有所建樹。據《宣和書譜》記載,在那個書法興盛的時代,即便是大臣如裴休等人也能夠追隨顏真卿和柳公權的步伐,而作為皇族成員,他們繼承了太宗以來的書法傳統,並使之流傳下來。宣宗則以其行書聞名,延續併發揚了這一傳統。北宋時期的御府中還收藏著他的多幅行書作品,包括《賜李叢勑》、《賜李叢手勑》及《賜李叢手詔》,證明在書法藝術上的成就得到了後世的認可與珍視。透過這些文學和書法作品,我們不僅可以看到唐宣宗李忱個人的藝術才能,也能感受到唐朝文化繁榮時期文人墨客之間的交流與影響。

不幸離世

唐宣宗李忱是一位備受尊敬的君主。然而,在他統治的晚年,即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五月,一場不幸降臨。當時,太醫李元伯向皇帝進獻了一種被稱作仙丹的長生不老藥。這仙丹卻成了致命毒藥,讓唐宣宗遭受了嚴重的中毒反應,導致他口渴難耐且體內燥熱,健康急劇惡化。這一狀況持續了一個多月之久,以至於他無法履行其作為皇帝的職責,長時間未能上朝處理政務。

到了那一年的八月七日,根據《舊唐書·宣宗紀》記載,在長安的大明宮內離世,享年五十歲。他的離去給王朝帶來了巨大的悲痛,群臣為他追贈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