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科技進步
唐玄宗在位期間,對科技的發展也給予了高度重視。開元五年(717年),他聽聞和尚一行學識淵博,尤其是擅長天文曆法,便邀請他到京師,還安排他住在皇宮的光太殿,這樣方便他隨時過來向一行和尚諮詢治國理政之道。到了開元九年(721年),唐玄宗又下令讓一行和尚改革舊曆,以糾正其中的誤差。為此,一行首先設計並製造了一種名為“黃道遊儀”的天文儀器,用來精確測定黃道的變化。利用這一工具,一行和尚進行了詳細的天文觀測,測量出了二十八宿與北極星之間的角度。他的觀測結果顯示,實際的恆星位置與古籍記載存在差異,這表明恆星並非固定不動,而是會逐漸移動。
這一發現比英國天文學家埃德蒙·哈雷在1718年提出的恆星自行理論早了近一千年。在此基礎上,一行和尚又設計了一種名為“覆矩圖”的儀器,並運用勾股定理進行了計算。他發現,南北兩地相距351裡80步(約等於今天的129.22公里),與北極高度相差一度。這一成果代表了世界上首次對於子午線長度的測量嘗試,雖然精度有限,但方法科學合理,與現代測量值(111.3公里\/度)很接近。
此外,一行還主導編纂了《大衍曆》,這是唐代天文學的一項重要成就。基於黃道遊儀的研究,一行和尚參考了歷代曆法的優點,於開元十五年(727年)完成了初稿。在他去世以後,由張說和陳玄景繼續完成,最終在開元十七年(729年)頒佈實施。《大衍曆》引入了更準確的“定氣”概念,能夠更好地推算出符合農時的二十四節氣。相比之前的歷法,《大衍曆》更加精確,成為後世曆法改革的重要參考。透過這些工作,一行和尚不僅為中國的天文學和地理學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也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科學遺產。玄而宗皇帝對科學研究的支援,也促進了當時科學技術的發展,彰顯了唐朝的文化繁榮和技術進步。
玄宗時期的外交政策
唐玄宗統治時期,唐朝國力鼎盛,中外交往非常活躍。這一時期的外交關係覆蓋了廣泛的地理範圍,從東亞的高麗、新羅、百濟(均位於朝鮮半島),到日本、越南(古代稱為林邑)、尼泊爾(古代稱為泥婆羅)、緬甸(驃國)、泰國(赤土)、柬埔寨(真臘)、印度尼西亞(如室利佛逝和訶陵)、印度次大陸(天竺)以及遠至斯里蘭卡(獅子國)、阿拉伯地區(大食)和伊朗(波斯)。這些國家與唐朝之間有著頻繁的經濟文化交流。
各國的使節、貴族、商人、學者、藝術家、僧侶及遊客紛紛來到中國,而唐朝的使者、僧侶和商人也不斷前往國外。據統計,當時與唐朝保持友好往來並互通使節的亞非國家超過70個。為了更好地管理這些國際交流,唐朝設立了鴻臚寺負責接待外國使節和賓客,並在各地建立商館為外商提供住宿,同時設立互市監和市舶司來監管對外貿易。長安、洛陽、揚州、廣州、蘭州、涼州和敦煌等城市成為重要的對外貿易樞紐,其中長安尤為突出。
長安不僅是政治中心,也是一個國際化大都市,吸引了大量來自世界各地的訪客。許多外國商人選擇在長安的“西市”開設店鋪,長期居住;國子監接收了大量的外國留學生,而在長安定居的外國人家庭數量達到了4000至5000家之多。這種開放和包容的態度促進了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使得唐朝的文化影響力擴充套件到了更廣闊的區域。總之,唐玄宗時代的外交政策不僅加強了與其他國家的關係,也推動了文化的交流和技術的傳播,體現了那個時代中國的繁榮與開放。
統治後期滿足現狀沉迷享樂
唐玄宗李隆基在開創了開元盛世後,逐漸滿足於現狀,沉溺於享樂之中,失去了早期勵精圖治的精神和節儉之風。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因寵妃武惠妃的讒言,他將太子李瑛及兩位弟弟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廢為庶人並誅除。武惠妃離開後,李隆基日夜寢食不安,直至聽聞壽王李瑁的妃子楊玉環美貌絕倫,遂不顧禮節將其納入宮中。楊玉環不僅容貌出眾,還擅長音律歌舞,深得玄宗歡心,並在天寶四載(745年)八月被冊封為貴妃。
寵妃子信奸臣
隨著對楊貴妃寵愛日增,玄宗變得越發驕奢淫逸,揮霍無度。朝廷內外為了迎合他的喜好,競相進貢珍稀物品,戶部郎中王鉷每年額外貢獻鉅額錢財供宮中宴賜,玄宗對此不加追問,反而對其愈發優待。正直的宰相張九齡等人相繼被罷免,取而代之的是善於阿諛奉承的李林甫。李林甫以“口蜜腹劍”著稱,透過收買玄宗身邊的人掌握皇帝的一舉一動,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