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章 甘露之變:忠誠與背叛的較量

藩鎮幾乎同時起兵反叛,戰火很快蔓延開來,使得王朝局勢變得動盪不安。叛軍所到之處,百姓們被迫逃離家園,田野無人耕種,一片荒涼。這樣的混亂局面,也給當地人民帶來了極大的苦難。

此時,手握大權的宦官們並沒有採取任何措施來應對這場危機,反而像是看到了鞏固自身權力的大好時機。宦官王守澄等人還不時暗中煽動牛李兩黨的爭鬥,這就更加劇了大臣之間的矛盾,讓朝廷內部更加分裂。

而朝堂上,牛僧孺和李德裕兩位宰相的派系鬥爭愈發激烈,雙方都互不讓步,關係變得異常緊張。宦官們巧妙的利用這種混亂局面,一方面在皇帝耳邊說壞話,破壞大臣間的信任;另一方面則透過操控軍事調動和人事任命,加強了自己對軍隊和朝廷的控制。他們明白,在這動盪不安的時期,只有製造更多的紛爭和不確定性,才能幫助他們保持並增強自己的權力,並確保其地位更加穩固不受威脅。

隨著局勢的惡化,作為皇帝的唐穆宗也逐漸意識到自己的疏忽帶來了多麼嚴重的後果。但此時已經太晚,宦官的勢力已經在朝廷內外深深紮根,任何試圖改變現狀的努力都會遇到巨大的阻力。

在這個動盪的時期,唐敬宗繼位成為新帝,但他的命運同樣多舛。和前任皇帝一樣,唐敬宗未能避免悲劇的發生。在一次夜間狩獵和宴會之後,他不幸被宦官劉克明暗害。然而,劉克明企圖藉機奪權的計劃並沒有得逞,很快就被王守澄挫敗。王守澄迅速行動,擁立了江王李涵為新帝,即唐文宗。

唐文宗這位新皇帝和前任們大大不同,他勤勉於政事,生活上很節儉,並對宦官專權深深感不到滿。文宗李涵心中懷著強烈的願望,希望能夠聯合外廷的大臣們共同對抗那些專橫的宦官。然而,他與宰相宋申錫的合作最終未能成功,而宋申錫也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遭遇了不幸的命運。

儘管遇到重重困難,但文宗並未放棄,他就像一位堅韌不拔的戰士,不斷尋找著反擊的機會。最終,他又與李訓、鄭注合作,這兩人都是由王守澄推薦來的,因此宦官們對他們毫無戒心。他們巧妙地建議文宗皇帝提拔仇士良,這位宦官與王守澄不合,藉此來分化宦官勢力。隨後,他們開始了逐步實施削弱宦官權力的計劃。

於是,隨著李訓影響力的逐漸增強,他與宦官之間的衝突變得不可避免了。835年的一個清晨,李訓發起了著名的“甘露之變”,意圖一舉清除宦官勢力。這場政變震驚了整個朝廷,成為了晚唐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但宦官中仇士良展現了驚人的反應速度。他搶先一步保護了皇帝,並立即指揮神策軍進行反擊。李訓的計劃因此瞬間失敗,這次事件,不僅讓眾多的朝廷重臣慘遭誅殺,還使得宦官們的權力得到了進一步的增強。之後,宦官的影響力在朝廷中更加穩固,給晚唐的政治格局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甘露之變後,宦官勢力在唐朝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們牢牢掌控了軍事和政治大權,甚至君主的更替與生死也受其左右,這標誌著中國歷史上第二次宦官時代的開始。當時有句話說:“天下事皆決於北司,宰相行文書而已”,意思是所有重要的決策都由宦官集團做出,而宰相和其他官員只能執行命令。

宦官們對皇帝施加壓力,輕視宰相,對待朝廷官員如同草芥。因此,在那個時期,中書省和門下省的官員每次上朝都要和家人告別,因為他們隨時可能被宦官陷害而亡。唐文宗尤其受到宦官的壓迫,有一次他問當值的學士周墀自己可以比作哪個前代君主。

周墀回答說陛下是像堯舜那樣的明君。然而,唐文宗感嘆道,他不敢自比為堯舜,反而覺得自己像是周赧王和漢獻帝,因為他也受到了控制——只不過控制他的是家奴(宦官)。說到這裡,唐文宗忍不住流淚,周墀也伏地哭泣,從此文宗不再上朝理政。

直到朱溫在唐昭宗天覆三年(903年)大規模的屠殺宦官,這種局面才得以改變。不過,唐王朝也因此元氣大傷,不久之後就被朱溫建立的後梁所取代,走向了滅亡。

王守澄後來轉而支援李訓與鄭注,企圖透過他們來鞏固自己的權勢。然而,一場驚心動魄的甘露之變,徹底改變了局勢。這場政變如一陣狂風,瞬間吹散了李訓和鄭注的勢力,使其土崩瓦解。隨著他們的倒臺,宦官權力再度易主,落入了另一位強勢人物——仇士良的手中。

甘露之變,不僅是李訓和鄭注個人的悲劇,也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為唐朝晚期的政治格局帶來了深遠的影響。甘露之變的結果更是一場災難。經歷了這場事件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