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糧鋪雖然在沐陽府的各地開花,但劉仁杰知道,他們的難處是在糧鋪的店面的管理人員的缺乏上。
每一處的店鋪,都需要熟悉糧鋪店面運轉的人員管理才行,這是連鎖店鋪最重要的環節。
糧鋪店面的管理人員,他們不僅要在銷售上是合格的,同時也需要對記數熟絡為佳。因為沒有詳細的資料,劉仁杰就無法知道每個店鋪的詳細狀況,從而無法做出每個店鋪的詳細規劃。
同時,糧鋪的店面的管理人員,還要兼顧物資的調配,這就使得每個店鋪所需的管理人員不會太少。
由於他們啟營的特殊性,張氏糧鋪只能啟用自己人,這便使得,張氏糧鋪所需的店面的管理人員的缺乏性更為嚴重。
這是劉仁杰很早就想到的問題,所以劉仁杰才會收留許多孩子的原因。他想把這些孩子們,培養成張氏糧鋪的店面的管理人員。
成效是有的,目前的各地的糧鋪,都有張松悉心教導的孩子參與其中。
但是,還是不夠,若要擴大發展,各地糧鋪的管理人員還是遠遠不夠。
這就是目前張氏糧鋪的發展,所遇到的最大的難題。
若想解決,人力的努力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只能是讓時間來解決,只能等培養出更多的管理人員。同時,也只能等第一批的孩子,成長起來,成長到能在糧鋪的店面裡,獨當一面。
劉仁杰知道張氏糧鋪難點所在,在他未起行到臨江縣城之時,早已有所佈置。
他讓張松,帶了更多的孩子,讓他們跟在身邊學習管理糧鋪。
同時,他把這事,特定的告知了鎮雄縣城的林保強和常安縣城的吳小偉,並讓他們,也在培養著店鋪的管理人員。
時間就那麼不知不覺中,度過了半年。
劉仁杰這段時間,主要在沐陽城的張氏糧鋪那度過。
他看到了孩子們的成長,一些年紀稍大的孩子,已經開始加入到運糧隊裡去歷練。
在張松更為賣力的培養下,又有幾個女孩,已經可以勝任店鋪的管理事宜。
同時,在劉仁杰偶爾的往來各處的糧鋪中得知,那裡新收留的孩子,有些在學習管理店鋪的事宜上,有模有樣起來。
鎮雄縣城那邊,林保強收留兩個女孩,並帶在身邊讓她們學習管理店鋪。
鎮雄縣城遭受幾次磨難,勢必會有些百姓,運氣不好的跟著遭了難。
那兩個女孩的家庭,就是在鎮雄縣城遭難之時,受到了影響,以致於她們成了鎮雄縣城的乞兒,這是她們的不幸。同時有幸的是,正巧劉仁杰把培養管理人員之事交代給林保強。於是,她們成了林保強收留的物件。如今,在店鋪管理一事上,她們學得有模有樣了。
本來,劉仁杰是想著,每一個張氏糧鋪店鋪,都要有個年長的掌櫃來管控店鋪,再配上一兩個培養過的管理人員做助手。
後來劉仁杰改變了想法,他到鎮雄縣城的時候,看到店鋪裡的四個孩子,打理得井井有條。
這讓他信心十足起來,於是他調來幾個運糧隊的好手,主要維持店鋪的安全問題。然後把店鋪的管理運營事宜,交給了店鋪裡的四個孩子。
於是,鎮雄縣城的張氏糧鋪,便沒有了特定的掌櫃,而是由四個小女孩合作共同管理運營著,讓林保強抽開了身。
當然,起初劉仁杰和林保強是不大放心的,他們默默的在暗中觀察著。
四個孩子也沒讓他們失望,經過一小段時間的磨練,她們成功的運營好了店鋪。
鎮雄縣城的百姓們也是好奇,他們從沒見過,一個店鋪,竟然沒有掌櫃,也能運營起來。同時,他們發現,張氏糧鋪的四個孩子,原來都是乞兒。如今,她們竟然能運營起一家店鋪來。
這種種,反而讓鎮雄縣城的張氏糧鋪有了個好名聲,營生竟因如此,比原先的營生要好得多。
這是劉仁杰沒想到的事,也多虧這裡沒有童工的概念,不然,他們張氏糧鋪,有可能成了罪人。
鎮雄縣城的張氏糧鋪改變模式的成功,像是給劉仁杰開啟了新的大門,讓他看到了一個新的經營模式的產生。
劉仁杰回到沐陽城,帶著一個比較熟悉店鋪的運營狀況的女孩,又來到了常安縣城。
常安縣城的張氏糧鋪,原先有兩個從沐陽城調來的兩個協助吳小偉運營糧鋪的孩子。
後來,吳小偉又多收留了一個孩子,在店鋪裡學習著管理糧鋪。
這個孩子,也是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