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的尋找著賊人零散在外的隊伍的位置,這是必須的,因為這關係著劉仁杰他們的安危問題。
只是,尋找的結果並不好,賊人零散在外的隊伍,好似人間蒸發了一樣,始終不曾露出痕跡。
然而,賊人並未再給劉仁杰繼續尋找的機會。他們又要去進攻官兵了,隔了幾日,他們再次出擊。
而這次,賊人的進攻有了改變,他們的進攻力度,好像比前兩次,加強了不少。
這主要體現在,左右兩邊的隊伍上。賊人的左右兩邊,增加了更多的盾兵。他們前壓的力度更大了,也便壓得更前了。
賊人由於在左右兩邊,增加了盾兵的數量,他們組織起來的盾牆,更厚更密了。
這使得,官兵的弓箭手,他們發揮的餘地,更少了。由於人數上的些許差距,再加上心理上的變化。使得賊人的隊伍,在左右兩邊,壓制住了官兵的隊伍。
官兵依然在中間的位置佈下人數較多的陣形,只是,賊人有了前兩次交鋒的經驗,他們隨即也在中間的位置,增加了人手。這就使得,官兵的隊伍,在整個局面上,落入了下風。
劉仁杰見此,也是無語至極。官兵的陣形,一直不求變,始終如一。反倒是賊人的隊伍,一直做著稍微的改變。終於在第三次的交鋒,在戰場上佔據了上風。
劉仁杰為官兵們擔憂了起來,賊人雖然調走了些隊伍在外,而此時的戰場上的人數,卻不比官兵的少。
而官兵,好似未發現賊人的人數,比前兩次的人數要少。
如若官兵發現,此時的戰場,賊人的人數有變化了,他們應當也改變一下陣形,以求改變局勢才是。如此,局面上也不至於被動了。
雖說賊人在局勢上,一時佔據了上風,卻也不是佔據到絕對的上風。官兵還是能抵抗得住的,並未到岌岌可危的地步。
但再怎麼說,此時的局面,還是賊人佔據了上風。當然,賊人的佔據上風,除了在陣形的兵員做了調配外,也是根據戰場的局勢的變化,不斷的派兵增援施壓得到的。
此時的戰場,賊人的隊伍,除了留下一支中軍隊伍外,其他的隊伍,已然加入到戰鬥中。官方的隊伍,亦是如此。
這樣的局面,劉仁杰似曾相識。
劉仁杰突然有種感覺,這是不是,賊人故意製造這麼一種局勢出來。來引誘劉仁杰眾人再次如前一樣,去襲擊賊人的中軍的隊伍。而賊人的那些零散在外的隊伍,此時組成了一支奇兵,在等著劉仁杰他們。
如若真是這樣,劉仁杰真想問賊人的行策者,你是個小孩嗎?為了復仇,定要製造出被襲擊時的條件,以相同的狀況,來應對劉仁杰眾人的襲擊。你想證明什麼?證明從哪裡跌倒,從哪裡站起來嗎?
劉仁杰當然不會行動,在沒有賊人零散在外的隊伍的位置資訊前,劉仁杰根本就不打算行動。
如若官兵真的被賊人所擊潰,那也是官兵自己的排兵佈陣所致,跟劉仁杰他們沒多大的關係。這給不了劉仁杰心理負擔,戰爭之事,又不是兒戲,失敗了,就得為自己的行為所負責。
敗人的中軍隊伍,沒有等到劉仁杰他們的襲擊。劉仁杰不知道,賊人是慶幸的還是失望的。但劉仁杰知道,官兵一定是失望的,他們沒能等來意外,沒能等來劉仁杰眾人給他們的驚喜意外。
此時的戰場局勢,官兵是壓力巨大的,他們的左右兩邊,被賊人的隊伍,死死的壓制住。他們賴以重任的身後的弓箭手,並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攻擊力。
這點,官兵的指揮官也看明白了。只是,他也有些無能為力起來,他們的隊伍,都已上陣了,唯有自己這支中軍隊伍了。
自己這支中軍隊伍,還不是動用的時候,此時還未到生死關頭的時候。
他只能透過各種方式,去激起官兵的隊伍的鬥志,以圖平衡戰場的局勢。
這其中,大概有不指望劉仁杰他們這支隊伍的資訊。當然,也可能是別的原因,還真的激起了官兵的鬥志。官兵的隊伍,一度亢奮起來,他們使局勢沒有往壞的方向發展,稍稍平衡了局勢。
賊人的進攻,又受到了官兵頑強的抗擊,沒有往勝利的方向傾斜下去。
這樣的局勢,賊人是不滿意的,他們好不容易佔據了上風,聞到了勝利的味道。
賊人的中軍隊伍位置,傳出一道鼓聲,劉仁杰當然不知其意。
但當劉仁杰看到,官兵的中軍隊伍的左邊,衝出一支賊人的隊伍。劉仁杰此刻才明白,賊人中軍隊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