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毅所說的官府糾集的其他商隊人員,頗雜。劉仁杰也沒去計較到底有多少個商隊的人員,他只知道,好多個。
他覺得有必要,在出發前,給這些官府糾集而來的其他商隊的人員做一番提醒,他把他們糾集在了一起。
“我不知道,你們是什麼原因,願意前往中路,協助官兵抵禦賊人的隊伍透過中路前來攻打沐陽城。我不管是什麼原因,既然諸位都願意前往中路,那麼,之後的一切,將全權聽我指揮。你們要知道,我們此次前往中路,是去參與戰爭。而戰爭不是兒戲,是會死人的,我不希望,今後有不聽指揮,導致同夥遭難的。如果有不願意配合的,現今可以離去。今日之後,必須聽從指揮,如有不配合者,我將按軍隊在戰時的規矩,給予懲罰。由於不聽從指揮,導致產生嚴重後果的,殺之。”
其實,此次官府糾集而來的其他商隊的人員,劉仁杰和運糧隊大多還是認識的。
他們多是在沐陽府賊人為亂之初,官兵圍剿賊人營地時,與劉仁杰和運糧隊,為官府給增援的官兵們運送過糧食。
所以他們知道,此次去協助中路的官兵阻攔賊人的隊伍,是什麼樣的一種狀況。再加上,應是官府已經提前給過他訓言。所以,劉仁杰的話,並未引起他們的反感,他們都表示明白劉仁杰之言。
出發之前,一切都還順利,只是不知道,此次的協助行動,會不會也是一切順利,劉仁杰不知道,他也心裡沒底。畢竟,這支隊伍,只有一小半的人,是他們啟營的人,是一起戰鬥生活過的人。而其他的人,能不能在今後的行動中,共進退,他心裡沒底。
同樣心裡沒底的,還有陳大壯,出發前,陳大壯便來找劉仁杰談話。
“傑哥,官府此次糾集這些商隊與我們一起前去協助中路的官兵,用意何在?還不如我們自己前往,還方便些,效果可能還好些。”
“官府的想法,我們不知道,我猜他們是想,多點人手佈置在中路,便多點能阻攔住賊人的機會,也可能是有著別的原因。”
“別的原因?官府還能有何原因,需要糾集其他商隊與我們一起行動。”
“大壯,我們前次襲擊賊人的隊伍,不止賊人注意到我們,一樣的,官兵也是。他們一樣好奇,我們這支隊伍的存在。此次他們想借助我們之力,給我們提供糧食和武器,但是說實話,他們也對我們不放心。也就是對我們的存在不放心,他們又不能直接了當的安排人員在我們身邊監視我們。因為他們還想借助我們的力量,他們擔心明顯的監視,會引起我們的反感,而不會全力幫助他們。於是,他們整這麼一出,便可以把監視我們的人,安排在這糾集來的隊伍中,對我們進行監視。”
“傑哥,你這麼一說,我看還真有很大的可能性。那麼,我們如何應對?”
“我們行得正,不必太在意他們,該怎麼行動,就怎麼行動。只是,以後的行動,我們還是以我們啟營的隊伍為主,這些官府臨時糾集來的人,不用指望他們,就當充個人數,在明面上好看些就行。”
“明白了,傑哥。”
出發了,劉仁杰和運糧隊,又往中路出發了。
回來時,他們有一百多人,再次出發時,他們多了兩百來人。
但是他們知道,多的這些人,不一定能幫上太多的忙,這是他們透過陳大壯的告知,知道的。
但是他們經過長時間的相處磨合,知道集體行動的重要性,所以他們並未有影響集體行動的言行出現,這是劉仁杰所樂見的。
前往中路,官兵阻攔賊人的地方,劉仁杰眾人是熟悉的,他們很快的,便來到了。
劉仁杰並沒有去到官兵的營地,雖然他帶著一封馬毅給他的信。這封信,可以讓他和他們的隊伍,融入到官兵的隊伍,也可以與官兵交涉提取糧食。
這是馬毅交給他信時所說的,馬毅當時是如此說的。
“劉兄,這封信,寫明瞭你們這支隊伍來向和去意。同時交代了,你們的這支隊伍,將全權由你來指揮,中路的官兵無權干涉。你可以帶著這支隊伍,加入到官兵的隊伍進行協助。也可以按你自己的想法,選擇協助的方式。當你缺糧時,便以此信為證,前去官兵營地取糧。”
劉仁杰感激馬毅給他爭取到的自主權,他可不想,前來相幫,還要受他人管制。
所以,他沒帶著隊伍,前去官兵的營地。
他依然如前次一般,藏於野外中,連營地也沒有建造。
由於此次所帶的人數有些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