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糧鋪能在南外城與東外城的接壤處快速站穩腳跟,在外人看來,也算得上是一個奇蹟。
南外城的人們在得知南外城與東外城的接壤處有了一家張氏糧鋪後,普遍的認為,張氏糧鋪的老闆要麼是無知之輩,要麼是個視營生為玩物之人。
而南外城的人們之所以有如此之想法,便是由於張氏糧鋪所處的位置引起的。
劉仁杰選的張氏糧鋪的營生位置,在南外城的人們的認知裡,是做不了店鋪營生的。可是張氏糧鋪營生後,顧客頻頻起來了,一日好過一日。雖說張氏糧鋪的顧客多是東外城的貧寒居民,每人所購之糧量不大,可東外城的人口基數大,每日營收是相當可觀的。更何況,隨著張氏糧鋪的糧價略低的訊息得以傳到北外城,也吸引來了部分的北外城的客戶。
張氏糧鋪營生的日愈興隆,不單止南外城的人們意想不到,就連劉仁杰自己,也是意料不到的。以至於劉仁杰只能讓林保瑞在鎮雄縣城以稍高價收糧,才得以沒讓張氏糧鋪斷售。
這也就導致了張氏糧鋪看似營生很好,其實利潤不大,也只是做到了收支平衡,這還是在運糧隊是啟營的成員、不用付運糧人員太多工酬的情況下。
如果是一般行商之人,遇到此情形是無法滿意的。可劉仁杰卻非常滿意,不是一般的滿意,是非常之滿意。
劉仁杰的人生經歷所構成的觀念,讓他明白,張氏糧鋪以最低的成本開啟了它的營生,並能迅速地在沐陽城的商業圈裡有一席之地,這是很了不起的。
劉仁杰也看到了幾個小夥計在張氏糧鋪營生之初所作的貢獻,他們無意間做了商業模式裡見效最快的廣告宣傳模式,使得張氏糧鋪得以被客戶認識。所以劉仁杰獨斷的把幾個小夥計的月例向上提了一提,提到500文,是掌櫃張松的月例的一半。
其實啟營的其他人和張松都理解和認可劉仁杰的這個獨斷,他們明白,這意味著啟營多了幾個孩子。於是,不論是吳小偉、張松,還是運糧隊的隊員,都喜歡摸著幾個孩子的小腦袋以示親切,把幾個孩子當成了侄子,當成了弟弟妹妹。
三個小男孩在知道他們是有月例的,而且他們的月例是掌櫃張松、吳叔、運糧隊的叔叔哥哥們一半時,他們眼裡先是眼淚汪汪,而後眼裡透出的是,更多驕傲的目光。
只有小姑娘蔣欣欣,她不明白月例是什麼,依然喜歡活蹦亂跳地圍著叔叔和大哥哥們轉圈圈,依然咋咋呼呼地跑來跑去,依然跟著幾個小夥計哥哥去敲開更多人家的門。
劉仁杰看著張氏糧鋪已然步入正軌,他交代了吳小偉更多去注重收集情報,同時想辦法組建收集情報的隊伍後,便打算跟運送糧食而來的運糧隊往回走。一來可以熟悉一下運糧隊的運糧路程,二來他也想了解一下林保瑞和老何那邊隊糧的情況。
劉仁杰準備與陳大壯的運糧隊啟程時,小姑娘蔣欣欣依如在其他人離去時一般,眼淚汪汪的叮囑著“叔叔,快些回來哦”。劉仁杰也依如其他人離去時一般,大手輕撫著蔣欣欣的小腦袋回著“叔叔很快回來”。
陳大壯在多次帶領著運糧隊運送糧食後,人比劉仁杰初見他時,成熟多了。他在運糧隊空車回返時,以身作則的走在最前面,眼睛時刻的注意著路的前方和兩旁的狀況。他會時刻關注著運糧隊隊員的勞累的程度,適時的做出休息與啟程的決定。
劉仁杰只是跟著運糧隊,他沒有對陳大壯提出任何意見,而是默默的跟著,他也欣慰了。
“傑哥,前面有一個商隊走商的休息點,我們可以在那休息休息,也給性口喂些食喂些水,大夥也來兩杯。”陳大壯撓著頭對劉仁杰道。
接到劉仁杰讚賞的目光,陳大壯更加開心起來。
陳大壯所說的商隊走商的休息點,並不在大路邊,而是由大路邊的一小道拐入。
劉仁杰也不曉得這個休息點為何不設在大路邊,想是為了規避大路上的揚塵吧。
由小道拐入,行了一小段路,只見前方路邊豎有木棍,木棍上頭有一面旗,旗上寫著一個大大的“茶”字。豎旗後面是一片空曠地,空曠地邊上有間茅草屋。
“傑哥,前面就是休息點,你別看他旗上寫著“茶”字,誰喝那勞子沒勁的玩意,還不如來兩杯酒解解乏呢。”陳大壯給劉仁杰指引道。
劉仁杰笑了笑,隨著陳大壯往休息點而去。想來也是,來此的多是各商隊的運貨隊伍,這趕車、行路多時,多已累乏,整上兩杯酒,能解解乏,喝茶的人確實會少有。
到了休息點前的